关于高血压的疑虑,一次性讲清楚有些患者
2024/12/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大家好,我是心血管内科王医生。
关于高血压病史,很多人有太多的疑虑和误区:
比如:血压高了一定需要吃药吗?
那么,不吃药有没有办法把血压控制下来?
口服高血压药需要定期更换吗?
好,今天我们就来仔细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血压高了一定需要吃药吗?不吃药有没有办法把血压控制下来?
答案,是否定的。血压高了,不一定要吃药,血压也能恢复正常。
根据高血压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一部分轻度的高血压患者,通过非药物的方式,就可以把血压降至正常,故而,这部分人群是不需要吃药的。
另外,而对于中、重度的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非药物的治疗方式,也可在较小剂量的高血压药物的帮助下,把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甚至,也是可以停服降压药的。
那么,什么是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也称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等。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非药物干预措施是其治疗的基石。同时,非药物干预在降低血压方面的效果,已得到研究证实及国内外高血压指南的推荐。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讲解一下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主要是6点。
第一,饮食干预:
饮食干预在高血压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在于倡导患者摄入丰富的水果、蔬菜、全谷物以及低钠低脂的乳制品,旨在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同时,推荐患者使用替代盐进行烹饪或食用替代盐食品,以进一步减少钠盐的摄入。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甚至最佳目标是低于1.5克/天,同时鼓励患者增加钾的摄入,推荐摄入量在至毫克/天之间。
由于低钠富钾的替代盐有导致高钾血症的风险,在推荐上述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方案时,需要评估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用药情况,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及应用升高血钾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慢性肾脏疾病3期及以上者避免使用低钠富钾的替代盐。
简而言之,饮食干预方案强调低盐低脂、清淡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水平。
/////////////////////////////////////////////////////////////////
第二,运动干预:推荐收缩压低于mmHg和舒张压低于mmHg的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5~7天、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且每周进行2~3次抗阻力量练习。
在运动干预方面,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选择。这类运动包括骑车、游泳、健步走、跑步、羽毛球、健身操以及团体类运动等,每周进行5至7天,每天持续30至60分钟,运动强度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至70%之间。
此外,抗阻力量练习和等距握力训练也是有效的运动方式,如使用哑铃、小沙袋和弹力带进行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同时,太极和气功也可以协助降压。
然而,在开始运动前,患者应咨询医生以排除运动禁忌,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例如,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压超过/mmHg的患者,这属于高危人群,应限制运动量。
/////////////////////////////////////////////////////////////////
第三,减压干预:
减压干预同样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呼吸控制、冥想和瑜伽等放松技巧,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减弱体内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每日睡前进行缓慢有规律的呼吸练习,(可借助专业的呼吸设备),目标呼吸频率小于10次/分钟,15分钟/次,每周大于40分钟;保证良好的睡眠健康,非常有益于降低血压。
每天进行两次冥想,每次20分钟;
每周进行3次瑜伽练习,每天至少30分钟;
提一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之一,这是一种严重的睡眠疾病。
/////////////////////////////////////////////////////////////////
第四,减重干预;
在减重干预方面,限制每日热量摄入是关键。建议患者每日热量摄入低于至千卡,并选择中到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作为减重的主要方式。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患者可以逐渐达到理想体重,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最佳目标是达到理想体重,体重指数18.5~23.9kg/m2,控制腰围至男性90cm,女性80cm。
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BMI)≥28.0kg/m2的高血压患者,经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体重控制不佳时,可考虑应用经临床研究证实获益的药物控制体重。
/////////////////////////////////////////////////////////////////
第五,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也是高血压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患者应坚决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同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20克,女性不超过10克。最好能够戒酒,避免酗酒对血压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六,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核心策略。通过将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以及戒烟限酒等多种措施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内外均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将其作为治疗的基石。非药物干预措施在降低血压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证实,是高血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如果通过非药物的治疗方法过后,血压仍不达标。那么则需要在药物的维持下进行控制血压。
有人就问了,高血压药到底能不能吃?这身体到底有没有影响?
首先谈一下高血压病本身对身体的影响。
首先,心脏作为人体的泵血器官,长期受到高血压的侵袭,会使其承受的压力负荷持续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这种病理改变不仅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更可能成为心力衰竭的元凶。同时,高血压还会加速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的沉积,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种硬化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对脑部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脑部血管中的薄弱部位,在高血压的持续冲击下,易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便会引发脑出血。此外,高血压还会使脑动脉硬化,管腔变窄,导致血栓形成或闭塞,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腔隙性梗死,临床上可能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或脑梗死等症状。
肾脏作为高血压的另一重要靶器官,其受损程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进而激活肾脏局部的RAS系统,导致肾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性,最终引发肾实质缺血、萎缩,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高血压对眼部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网膜动脉上。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痉挛、硬化,甚至出现出血和渗出等病变,这些病变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此外,高血压还会对大、中动脉产生影响,使这些血管的内弹力膜增厚,平滑肌肥大,纤维组织沉积,导致血管扩张、扭曲,管壁顺应性下降。这些变化不仅增加了血管阻力,还可能引发主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有效减轻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保障自身的健康。
那么,高血压药到底能不能吃?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高血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已经被广泛证实。然而,许多人对于高血压药物持有疑虑,主要是担心药物对身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担心高血压药物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在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评估后,被证明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高血压本身对身体的危害远大于部分药物的副作用。高血压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按时按量服用高血压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是不同的,虽然有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但是大部分人对高血压药物能够耐受,因此,在服用高血压药物时,我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