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占位鞍区鞍区动脉瘤并血栓形

2016-1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导读:

动脉瘤常见,但是完全在鞍区内的少见,巨大并血栓形成,且经病理证实,值得学习!谢谢。

病历摘要

女,59岁,河南籍

主诉:间断性头痛1年半并左侧视力下降1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1年半之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的头痛,医院住院治疗,经过入院后行颅脑CT见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积极对症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有间断性头痛及头晕,程度时轻时重,未重视,约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视力急剧下降,CT检查,发现鞍区占位。

鞍区动脉瘤并血栓形成

最后诊断

文献学习

鞍区动脉瘤

是指位于蝶鞍及其附近结构的脑基底动脉环前半部的动脉瘤,多数起源于Willis环分叉处,少数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鞍区动脉瘤临床以鞍上和鞍旁多见,鞍内者少见,鞍区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1%~2%。

颅内动脉瘤除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外,也可出现颅内占位的表现,少数动脉瘤瘤体位于鞍区,并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如垂体瘤、鞍结节脑膜瘤等,有作者将此类动脉瘤统称为鞍区动脉瘤。鞍区动脉瘤临床上不多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其他鞍区占位病变有相似之处。

鞍区动脉瘤是脑基底动脉环前半部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好发于颈内动脉的虹吸部,常发生在鞍上、鞍旁,瘤体完全位于鞍内者少见,常见临床症状的产生与周围组织的损害密切相关,表现为视力视野改变、眼外肌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头痛和内分泌改变等。但因其病理基础,其影像学表现又具有颅内动脉瘤的特征性表现。

影像学表现

Daniels在比较了鞍内脑膜瘤、颅咽管瘤、动脉瘤、转移瘤和垂体腺瘤的CT后发现,钙化是鞍内脑膜瘤、动脉瘤和颅咽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偏心是动脉瘤的另一个主要CT表现。

鞍区动脉瘤影像学特点

是鞍区动脉瘤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鞍区动脉瘤CT表现多为高密度类圆形病变,与某些垂体瘤易混淆。但动脉瘤钙化较常见,垂体瘤较少有钙化发生。而其在MRI上表现较复杂。Connor等认为当动脉瘤血流较快时,MRI主要表现为流空效应,但当血流较慢或涡流时则为不均匀的T1信号,当有明显血栓形成后则为高信号,典型者可呈同心圆或靶环征,但多为偏心改变,增强后多有明显

参考文献:

1:李瑗,陈铭MRI及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对鞍区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年第22卷第12期 

2:步星耀,邢亚洲,鞍区动脉瘤临床诊治*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第24卷第3期··

编辑:伊万

阅读更多

1:罕见:扣带回表皮样囊肿

2:动脉瘤破裂出血栓塞术及群内术前讨论

3:帕金森的肖像,您误会了N年

            

点击左下角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by/1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