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编译巨细胞脑动脉炎的血管内治疗
2021-2-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皮肤病医院那个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进展性巨细胞脑动脉炎,对免疫抑制无反应的卒中患者,可使用血管内球囊成形术作为抢救手段。对重度症状性狭窄,在类固醇治疗失败后,挽救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是安全的。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巨细胞动脉炎(GCA)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它主要影响大动脉和中动脉,特别是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和颈外动脉分支。女性受影响的频率是男性的2-3倍。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颌跛行、视觉障碍、发热和体重减轻等。实验室结果显示炎症标记物增高,颞浅动脉活检可显示血管壁发炎。脑动脉受累和继发性卒中非常少见,血管内治疗更少,来医院神经内科的SimonsenCZ等人对巨细胞脑动脉炎进行血管内治疗,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年4月《FrontiersinNeurology》上。
研究方法
作者回顾了-年期间巨细胞脑动脉炎合并卒中的7个病例,首先给予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决定加用免疫抑制剂,或行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研究结果
病例1和2患者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后症状缓解,病例3,补充加用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后缓解;其它4个病例出现疾病进展,选择行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同时用环磷酰胺。4例患者共进行9次治疗,涉及16处血管。
3名患者(病例4、5和6)使用非相容性球囊导管(Gateway、Stryker、Kalamazoo、MI)进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狭窄扩张至最大估计正常血管直径的80%,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至少有两次重复扩张。所有病例的即刻血管造影结果都很好,血管直径在狭窄程度的基础上增加70-80%。
其中两个病例球囊导管无法通过血管狭窄处,最后使用Comaneci支架(RapidMedical,Yokneam,Israel),1例患者在颈内动脉虹吸段有3处狭窄,1例患者在椎动脉V4段有1处狭窄,介入治疗后3个虹吸段狭窄均有良好的结果(2处狭窄血管直径增加三倍,1狭窄血管直径增加两倍),而椎动脉V4段直径增加20%,其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表1.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
典型病例
65岁女性患者,无脑血管危险因素,因突发失语入院,伴右侧肢体感觉减退。在过去的2个月,患者曾出现头痛、跛行等症状,入院1周前出现2次TIA,表现为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DW成像显示双侧缺血性病变,MR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入院后口服大剂量强的松(1mg/kg)后头痛和颌跛行症状消失,但患者失语症状进行性加重,尽管加大了糖皮质激素用量,并且加用托珠单抗,但失语症状不断恶化。
在入院第10天,行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术。图1、图2显示介入治疗前后狭窄的DSA图像。在治疗1个月后,TCD检查显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加重时,再次进行左颈内动脉球囊成形术,同时加用环磷酰胺,用药6个月后,改用甲氨蝶呤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之后病人未出现中风复发。
图1.左颈内动脉侧位图,可见两处狭窄
图2.球囊扩张后的左侧颈内动脉
研究结论
本病例系列报告显示,进展性巨细胞脑动脉炎,对免疫抑制无反应的卒中患者,可使用血管内球囊成形术作为抢救手段。同时研究发现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很低,本组病例共进行了16次介入治疗,并发症较少,其中出现2次血管夹层,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本研究发现,对重度症状性狭窄,在类固醇治疗失败后,挽救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是安全的。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张文胜医师
医院
审校
卢旺盛教授
医院
终审
洪波教授
医院
90岁以上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极速再通: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博弈因素串联颈部动脉夹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版权声明
神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