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该怎么办
2023-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引起的以肝损伤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约有80%左右的HCV急性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进而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等,其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血液传播的一种)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一般症状较轻,可表现为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等。抗HCV(即丙肝抗体)和HCV-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两个主要指标。其中,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同时也是判断传染性的最主要指标。
目前,慢性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泛基因型时代,大部分人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常用的方案有: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方案,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方案,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方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方案。
医院后湖院区肝胆胰疝外科最近收治了一名中年患者,患者是因体检时CT发现肝右后叶有一肿瘤被收入院的,平时无明显症状,仅有肝功能轻度异常,从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及甲胎蛋白明显升高来看,诊断考虑为肝细胞癌。一般情况下,患者是可以做到肝癌根治性切除的。但该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询问病史中发现,患者其实在1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有丙型肝炎了,一直没治疗,而目前体检触诊及肝脏弹性检测均提示有明显的肝硬化,而且HCV-RNA非常高,说明病毒复制非常活跃,这种情况下手术,术后出现肝衰竭的概率非常高。只能向患者建议综合辅助治疗,即通过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行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服用化疗药物限制肿瘤进展,待病毒复制不活跃后,再考虑能否再行根治性切除(如治疗过程中,病情明显进展,则无法行根治手术)。患者因为当时的不在意,现在承担的风险和费用大大增加,而且,如果当时积极治疗,也有可能不发展成肝癌,相当可惜。因此,对于丙型病毒性肝炎,应该早诊断,早治疗,免遗懊悔。
医院后湖院区肝胆胰疝外科杜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