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相关性肝硬化治疗达到SVR降低门静脉
2024/1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研究人员11月份表示,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使用全口服药物治疗,如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会显著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尽管如此,近80%的患者仍然存在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并且有肝功能失代偿的风险。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HVPG≥10mmHg(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会增加失代偿、肝细胞癌(HCC)发展和死亡的风险。索非布韦和达卡他韦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HC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SVR率超过90%。然而,治疗病毒感染达到SVR是否影响HVPG,特别是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共纳入例HCV相关性肝硬化和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以此分析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达到SVR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基线和治疗后24周检测患者的HVPG。研究者发现HVPG中位值从治疗前的15mmHg降至经治疗达到SVR后的13mmHg(减少2.1±3.2mmHg)。例患者(62%)的HVPG较基线下降10%以上,90例患者(39%)HVPG下降20%以上。然而,仍有78%的患者存在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治疗达到SVR后,例患者(63%)HVPG仍然≥12mmHg,57例(25%)HVPG≥16mmHg。尽管达到SVR,但是39名患者(17%)的HVPG增加(平均增幅2.8±1.7mmHg)。基线HVPG较高和治疗后肝硬度测量下降较少与SVR后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持续存在相关。研究人员指出,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都存在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研究人员提醒医生和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达到SVR后,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仍有出现肝脏并发症的风险。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欢迎分享转载!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