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
2016-12-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点击上方蓝色字, 1、食管癌
吞咽困难呈持续性和进行性。开始仅不能进固体食物,以后只能进流质,最后发展至完全不能进食或食后呕吐,且常出现食物返流现象,吐出物中含有粘液,有时带血。
2、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发作,如有时单独进餐可无症状,情绪紧张则常加重;有时还因过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若干年后可渐呈持续性。常伴有食物返流或呕吐。
3、返流性食管炎(食管消化性溃疡)
吞咽困难在疾病早期系间歇性,可伴有呕吐,晚期则转为持续性并伴有呕吐。进食或体位改变时自觉胃部或胸骨后疼痛和灼热感,亦可伴有嗳酸或呕血。
4、食管良性狭窄
先天性狭窄常位于食管中段,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即有吞咽困难与呕吐。后天性常见于返流性食管炎的后期或因腐蚀剂、炎症或溃疡、外伤、手术或异物等所天致,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持续数周或数月,饮食自固体逐渐改为半流质或流质,由于后天性食管狭窄可恶变,应重视与食管癌鉴别。
5、弥漫性食管痉挛
老年人多见,病因不明。吞咽困难往往呈短暂的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胸骨后疼痛,可在餐间、睡眠中突然出现,有时则在行动中遇冷风而诱发。严重者须与心绞痛鉴别。
6、食管内异物
常见异物有骨块、硬币、果核、假牙等,可停留于食管任何部位,而以颈部食管为多。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和吞咽时疼痛,严重者不能进食,轻症者可进半流质,有时可伴呼吸困难,尤以儿童易发生,常有唾液增多。异物在胸部食管时则无此现象,有助于区别异物所在部位。
7、食管憩室
初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逐渐出现轻度吞咽困难,想咳嗽或咽喉部有异物感,咽喉部所排出稠厚粘液中可含唾液,后期吞咽困难明显,出现因体位变动而易于下咽现象。有时下咽流质困难,而固体食物则较易。吞咽时可伴胸骨后疼痛和不适,食物返呕,如呕出物含有前餐食物,有的病例能于某种体位使憩室排空,应考虑本病可能。
8、贲门痉挛
吞咽困难多于疼痛发生数月后出现,随着吞咽困难逐渐加重,疼痛可减轻。初期吞咽困难为阵发性,后期则为持续性。
另外,各种原因所致的口咽炎或口咽损伤、扁桃体周围脓肿或咽后壁脓肿、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或肌病,以及邻近器官所致的外来压迫,均可引起吞咽困难,这些疾病一般都具有明确的病史和症状,或具有典型的体征,因此不难诊断。若出现吞咽困难,小编建议大家最好尽早,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1、口咽阶段:吞咽动作的起始阶段,食物通过口咽部,正常情况下仅历时一秒种左右,涉及口咽肌的随意运动。当口咽部有炎症或创伤等病伤时,患者可因疼痛不敢吞咽。当面肌(Ⅶ脑神经)。舌肌(Ⅶ脑神经)腭弓和咽缩肌(Ⅸ、Ⅹ脑神经)麻痹时均影响吞咽动作,后组颅神经(Ⅸ、Ⅹ、Ⅶ)脑神经)损害引起廷髓麻痹出现吞咽困难。
2、食管上扩约肌阶段:每次吞咽动作开始后,食管上扩约肌即行松弛,然后出现食管蠕动,食团顺利通过。当支配该部的迷走神经、吞咽神经失常时可引起食管上括约肌功能失常,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
3、食管本身阶段:食管本身吞咽困难的原因,主要是食管腔内机械性梗阻或闭塞,如食管癌、食管良性狭窄等;食管壁外来性压迫,如胸内甲状腺肿大、主动脉瘤等;食管蠕坳减弱、食管蠕动减弱、消失或异常,如弥漫性食管痉挛、皮肌炎、硬皮病等。均可引起吞咽困难。
4、食管下括约肌阶段:食管下括约肌引起吞咽困难主要机理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多见于贲门痉挛;也见于食管下端机械性梗阻,如食管下段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狭窄等。
引起吞咽困难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食管疾病,其次是口咽部疾病、与吞咽有关的神经肌肉病变及某些全身性疾病。
1.口咽部疾病
咽喉部结核或肿瘤(包括恶性肉芽肿)、咽后壁脓肿等咽喉部疾病均可引起吞咽障碍,多数经专科对症治疗后,吞咽梗阻感能得到改善或解除。
2.食管疾病
治疗原则一般是积极治疗各种食管的原发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
(1)反流性食管炎选用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增强食管蠕动药,可应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促胃肠动力剂及胃黏膜保护剂(铋制剂、铝碳酸镁、复方三硅酸镁或硫糖铝等),也可选用法莫替丁等H2受体拮抗药或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
(2)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弥漫性痉挛及其他下食管括约肌高压症为了使平滑肌松弛,可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钙通道阻滞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等;症状重者可每次静脉注射丁溴东莨菪碱(解痉灵);如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考虑行食管下段狭窄部扩张术或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已开展在内镜直视下行狭窄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其疗效有待追踪。
(3)食管癌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如果患者已失去了手术时机,为了提高其生活质量或延长其生命,可考虑行狭窄部扩张、放置支架治疗,也可应用激光或高频电灼烧梗阻部位,以获得暂时的缓解效果。
3.与吞咽有关的神经肌肉病变(如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1)轻度吞咽障碍取有利于进食的体位;强调食物的性质,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强调意念运动训练。
(2)中、重度吞咽困难增加口面部肌群的运动、舌运动和下颌骨的开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运动训练;呼吸功能训练。
1.选择软饭或半流质,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吃饭或饮水时保持端坐、头稍微前倾的姿势。
3.给病人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喂饭速度要慢,每次喂食量要少,交替喂液体和固体食物,让病人充分咀嚼、吞咽后再继续喂。
4.在进餐前提供适当的休息。
5.注意保持进餐环境安静、舒适;进餐时,避免进行护理活动。
6.减少进餐时环境中会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电视、收音机。
7.在床旁备吸引器,必要时吸引。
8.鼓励能吞咽的病人进食,少量多餐。
9.告诉病人在吃东西时不要讲话。
10.如果有食物滞留,鼓励病人把头转向健侧,并控制舌头向受累的一侧清除残留的食物或喂食数口汤,让食物咽下。
11.把药片碾碎后制成糊状再喂药。
12.病人不能由口进食时,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或鼻饲。
13.如果误吸液体,让病人上身稍前倾,头稍微低于胸口,便于分泌物引流,并擦去分泌物。
14.如果发生呕吐、误吸、反呛时,注意及时用温水擦洗,协助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