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middot第51期颅内
2021-4-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10206/778.html
神经介入在线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
第51期
问: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到位何所似?答:游来游去。问:就不能文艺一点?答: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问:再文艺一点呢?答: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兹报告一例颅内多发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患者,女,50岁,因突发头痛4天于年6月14日收入院。4天前突发头痛,无恶心、呕吐,自测血压/mmHg,医院予降压治疗,头痛无缓解。2天前行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既往体健。查体:颈抗二横指,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头部CT(年6月12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初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年6月12日头部CT:
6月18日行DSA诊断颅内多发小动脉瘤(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一期行介入治疗。术者:吕明,孙瑄,罗岗。左颈内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右斜48°+瓦21°可以清晰窥见前交通动脉瘤:
左侧前交通动脉瘤测量(3.7mm×3.5mm,颈宽1.5mm):
左颈内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右斜59°+汤7°可以清晰窥见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左侧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测量(1.9mm×3.0mm,颈宽1.9mm):
先处理左侧前交通动脉瘤,以8FMPA导引导管+6FNavien中间导管作为通路,工作位造影(右斜36°+瓦26°):
使用双微导管技术。左侧颈内动脉工作位路图指示下,两根Echelon-10微导管(头端均塑成S形)在Traxcess-14微导丝引导下依次到位:微导管头端塑形准确,到位就轻车熟路。下面播放的是第二根微导管到位的小视频,大家体会一下,有木有凌波微步、若危若安的感觉?经双微导管交替向瘤腔内送入6枚超软微弹簧圈(APB-2-3-3D-ES,1.5-4-3D-ES,1.5-3-3D-ES,1-3-3D-ES,1-3-3D-ES,1-2-3D-ES),下图呈现的是首枚弹簧圈(APB-2-3-3D-ES)成篮满意:
术后左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完全栓塞,前交通动脉畅通:
蒙片呈现弹簧圈在瘤腔内的铸型:
接着处理左侧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工作位(右斜64°+汤11°)造影显示该动脉瘤微小,主要累及中动脉分叉后的额支:
仍使用双微导管技术。
左侧颈内动脉工作位路图指示下,两根Echelon-10微导管(头端均塑成S形)在Traxcess-14微导丝引导下依次到位:
像不像贪吃蛇?
下面播放的是第二根微导管到位的小视频,再次体会一下,有木有凌波微步、若危若安的感觉?经双微导管交替向瘤腔内送入4枚超软微弹簧圈(APB-1-2-3D-ES,1-3-3D-ES,1-2-3D-ES,1-2-3D-ES):术后左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完全栓塞,分叉后两分支保持畅通:
蒙片显示弹簧圈在瘤腔内的铸型,有三个小环儿撑在分叉后上干内,有一截尾丝稳定搭在分叉后下干内,未影响血流:术后患者麻醉复苏顺利,查体无明显异常。
小结颅内小或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对微导管头端塑形要求高,塑形准确,则到位就轻车熟路。双微管技术的应用,保障了在填塞狭小瘤腔的过程中,即使有一根微导管的管头脱逃了,还有另一根微导管作为备胎,螺狮壳里做道场,必须做到极致。回到篇首的问题,接触伊人和洛神是怦然心动的,但接触动脉瘤是砰砰心悸的,根本不相似!推荐阅读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