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面面俱到,动脉瘤手术的全程麻醉管

2021-8-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053973129699&wfr=spider&for=pc
病例提供

夏夏

医院

颅内动脉瘤手术需要实施全身麻醉,麻醉科医生应在术前了解患者所有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状态、外科及监测的需要,进行术前评估并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1

病例讨论

俞卫锋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院

夏中元教授

医院

陈向东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院

张宗泽教授

医院

傅 强教授

医院

第一医学中心

吴芳勇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

联勤保障部队

第九〇〇医院

苏殿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院

2

病例摘要

患者,女,47岁,体重55kg

主诉:突发头痛11天,左眼睑下垂5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1天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痛,并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约数分钟,清醒后恶心欲吐,无畏寒发热,无四肢抽搐等不适,医院,行头部CT及头部MR检查示小脑梗塞,经对症处理(抗凝、降血脂等)后症状好转出院。五天前出现左眼球活动受限,左眼眼睑下垂,头痛头昏仍存在,再次医院,行头颈部CT动脉成像提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现为进一步诊治,由急救转入我院,门诊以“左侧后交通动脉瘤”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较萎,食欲下降,睡眠欠佳,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及外伤手术史。无家族史、无食品及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病面容,体型适中,自主体位,神志嗜睡,查体合作。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E4V5M6),左眼眼睑下垂,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约4mm,对光反射减弱,右侧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眼球活动受限,张口三指,颈强直,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见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四肢肌张力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g/L;低密度脂蛋白2.04mmol/L;脂蛋白0.98g/L

术前检查:患者神志嗜睡,呼叫睁眼,诉时感头痛头昏,时感恶心欲吐,精神食欲睡眠差,血压(BP)/80mmHg,心率(HR)65次/分(规则),呼吸频率(RR)约19次/分(规则),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Ⅳ级,心功能Ⅱ级。

拟行手术: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3

麻醉过程

13:15

患者平车推入手术室,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

13:25

行右桡动脉穿刺并置管监测BP/70mmHg,HR60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9%。

13:30

开始麻醉,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麻醉诱导:丙泊酚mg+舒芬太尼30μg+酮洛酸氨丁三醇30mg+罗库溴铵50mg+盐酸戊乙奎醚0.2mg+地塞米松10mg,缓慢分次静推,诱导过程平稳。

13:35

于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置入深度22cm,胸廓有起伏。

13:40

行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后患者于仰卧位头架固定,期间患者BP最高升至/85mmHg,予以丙泊酚30mg+舒芬太尼20μg静推,BP逐渐下降至/80mmHg。

14:10

手术开始,术中患者动脉血压基本平稳,维持在~/60~75mmHg之间。麻醉维持:丙泊酚以4mg/(kg·h)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1%七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

手术开始后,在打开脑膜前,发现颅内压高,脑组织水肿,于打开硬脑膜前输注20%甘露醇ml减轻水肿。

术中三次复查血气,提示K+3.09mmol/L,Ca2+0.mmol/L,Hb86g/L,予以1g氯化钾及1g葡萄糖酸钙对症处理。

16:15

输注悬浮红细胞3u。后复查血气分析基本正常,Hb94g/L。

18:18

输自体血ml。手术期间共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ml、羟乙基淀粉液1,ml、20%甘露醇ml,总尿量1,ml,失血量约ml。手术结束前予以呋塞米20mg静推。

19:00

手术结束,19:25拔管,拔管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不维持供氧SpO2可以达97%,意识未恢复,刺激有反应,瞳孔不等大,19:45出手术室。

4

术后转归

术后第二天 患者神志昏迷,意识未恢复,HR68次/分,RR18次/分,BP92/58mmHg(血压由升压药物维持),GCS评分6分(E1V1M4)。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约4mm,光反射减弱,右侧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灵敏,双肺闻及少许湿啰音。复查头颅CT未发现明显出血灶,颅内大面积水肿。

术后第一周 复查头颅CT左侧额颞叶出血较前吸收,脑水肿减轻;肺部CT:两肺炎性病变较前进展,右侧气胸基本吸收。

术后第二周 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叶出血及头皮血肿较前吸收,脑肿胀好转(图1)。肺部CT示:左肺炎性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右肺炎性病变基本吸收。

图1术后第二周头颅CT影像

出院 患者呈睁眼昏迷状态,四肢刺痛无反应,自主呼吸尚可,无呼吸困难,无呕吐及抽搐,P95次/分,RR18次/分(规则),BP/65mmHg(血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双眼无肿胀,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约4m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减弱,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不高,病理反射未引出。

5

深入思考

问题1

?

此例病案中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动脉血压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傅强教授:手术开始前上头架时容易引起高血压,要注意适当加深麻醉深度;由于患者颅内压较高,为保证机体脑灌注,自身血压随之反射性升高,此时降压并无必要。夏中元教授:正如傅强教授所言,患者术前BP升高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当手术开始打开脑膜后,颅内压下降,机体BP会随之下降。但是术前显著的BP升高会导致脑血管痉挛,增加患者脑梗、动脉瘤破裂风险,因此尽早去骨瓣减压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问题2

?

动脉瘤患者术中如何控制BP平稳,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

患者入室前BP处于正常值,诱导前后、插管时BP均正常。头架固定时,患者BP剧升,可能与麻醉深度不够相关,故动脉瘤患者诱导前可以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监测麻醉镇静深度,调整麻醉药物用量。

术中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是否血容量不足,及时补充循环血容量,及时复查血气分析,监测血氧分压、氧饱和度,保证重要脏器氧供。

完善围术期镇痛陈向东教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看似是一个简单手术,但是实际此类患者的麻醉管理十分复杂,麻醉科医生需要完善围术期镇痛,维持患者BP、颅内压以及脑灌注的稳定。重视呼吸管理张宗泽教授: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与脑血流、颅内压的调节密切相关;严重的急性脑损伤可引起其他脏器功能失调,尤其是肺损伤。综上,除血流动力学以外,颅脑手术患者的呼吸管理也很重要。优化液体管理吴芳勇教授:脑外科手术应当慎用胶体液,手术出血量并不大,血色素尚可,术中补充的1,ml胶体液欠妥当,易引起脑水肿。血压管理苏殿三教授:血压和脑灌注压的维持是此类手术的管理难点,我国《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版)》中提出,目前尚不明确能够降低动脉瘤再出血风险的最佳BP水平,动脉瘤处理前可将收缩压控制在~mmHg(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

问题3

?

此例患者术后意识无法恢复的可能原因?

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丧失,对光反射消失,四肢刺痛无反应。呼吸中枢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各级,参与呼吸节律的产生与调节;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中脑顶盖前区,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术后患者意识未恢复的原因可能与术中脑灌注压不足,脑干缺血梗死相关,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是大脑、小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通路;可能与术中动脉瘤夹闭后,动脉血压持续较低,导致颅内灌注压降低,及术中对血管的损伤致脑血管痉挛,造成脑皮质缺血缺氧性损伤甚至坏死;可能与手术直接损伤大脑皮质区域相关;可能与术后脑水肿、脑出血造成脑梗塞相关。

夏中元教授: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包括麻醉诱发因素(呛咳等)、外科因素。患者术前一过性的显著的血压升高,可导致脑血管痉挛、增加脑梗、动脉瘤破裂的几率,从而影响患者预后。俞卫锋教授:患者术前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恶心呕吐、头晕等),术后存在广泛的脑水肿且处于昏迷状态,说明该患者手术或麻醉管理存在不当之处。此类患者麻醉管理需注意:①尽量避免吸入高浓度的氟烷、七氟醚;②尽量降低颅内压;③监测脑氧饱和度等指标;④避免持续的高容量;⑤加深麻醉的效果不好,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6

麻醉管理总结

图2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麻醉原则

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麻醉过程力求平稳,如果BP过高,应先控制在合理水平后再开始诱导,严禁清醒插管及呛咳、屏气和呼吸道梗阻,尽可能减少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麻醉中易出现BP波动的阶段有摆体位、切皮和开颅、检查并游离动脉瘤、缝皮和苏醒期,应采取措施防治,加深麻醉和镇痛药,或追加小剂量β受体阻断剂。为确保分离钳夹动脉瘤前的动脉瘤及母动脉透壁压力稳定,麻醉需维持相对较深;在开颅过程采用过度通气,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4kPa(30mmHg)左右。为便于分离动脉瘤,在接近母动脉前开始控制性低血压。在液体管理上近年来主张脑动脉瘤手术患者,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倾向于扩容,有助于脑灌注及逆转神经功能损伤。

??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版)》

///

完整内容请见05期《麻醉·眼界》杂志-病例副刊,留下您的姓名、邮箱及电话将有机会获得超有料的《麻醉·眼界》杂志!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s/12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