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二三里宝鸡人脚发凉竟是下肢

2021-12-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350709.html

近日,随着天气愈发的寒冷,下肢动脉栓塞这一疾病逐渐高发,由于对疾病认识程度不高,很多患者不够重视就医不及时,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截肢的惨痛后果。

医院了解到,近日该院放射介入科在不到两周时间接连收治3名下肢动脉栓塞的病人。

71岁的唐爷爷既往有房颤史,近期频繁心衰、心悸、心慌、气短等情况。11月25日,因心脏不适转入该院心血管病科,在医生查体时发现唐爷爷左下肢冰凉、麻木无力、无动脉搏动,急查下肢动脉超声,发现其出现了下肢动脉栓塞的情况,于是为其进行了手术保住了唐爷爷这条腿。

因为救治及时,术后一个星期,唐爷爷已可以独自下床活动。但82岁的李爷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来院就诊前3天李爷爷已经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右下肢冰凉疼痛伴右下肢苍白的情况,第一时间转往该院后进行了手术,虽改善了其右下肢的皮温与血运情况,但下肢神经功能已经受到了破坏,造成下肢背曲功能受限,右足浅表感觉与灵敏度都受到了影响。

医院放射介入科李波主任介绍,冬季是各种心血管性疾病与动脉栓塞疾病的高发季节。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动脉栓塞的发作。尤其是每年的冬季,是一年中动脉栓塞的高峰时期,因为乍寒,使血液黏稠还来不及自我调节,血液便在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肢体动脉栓塞,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而房颤引起的下肢动脉栓塞常指左心耳血栓形成脱落,随着血流,堵塞到下肢动脉,导致栓塞血管远端的缺血性改变,如:肢体皮色苍白、皮温减低、疼痛、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严重时,有截肢的风险。此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肢体疼痛、麻木、运动障碍、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何预防?哪些人群要注意?宝鸡市医学会放射介入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介入科冯建新主任提醒中老年人,尤其是超过75岁高龄的患者,以及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合并有房颤的患者,是动脉栓塞的高危人群,建议平时适当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少吃高油高脂食物,避免久坐,尽可能多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当一旦发生一侧或双侧肢体皮温降低、肢体苍白冰凉,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时,医院就医。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肢体坏死的时间一般在4-8小时,手术时间越早越好,以尽早开通血管,恢复肢体功能。

华商报记者李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s/12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