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在田middot第2期动脉瘤栓塞
2021-7-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专栏主编:田甜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老年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
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脑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第五届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总决赛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业组冠军。独立完成血流导向装置置入、脑动脉瘤栓塞、脑血管畸形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脑动脉急性闭塞取栓、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脑动脉慢性闭塞再通、颅内静脉窦闭塞再通等神经介入治疗及脑动脉瘤夹闭、颅内外血管搭桥、颈动脉内膜剥脱等神经外科手术。
曾经完成的几例动脉瘤栓塞,感觉均有可思考总结的地方,现在拿出来分享,欢迎批评指正。第一个是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基底宽,上下干均发出自动脉瘤基底部。这种动脉瘤必须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支架放入上干或下干。但此例中,单干单支架可能无法保护另一干。所以,稳妥的方法是双干双支架。但是,问题是支架能顺利超选导入上下干吗?此例手术我把支架放入动脉瘤腔内,应用Waffle-Cone技术,支架头端释放在动脉瘤基底部,保护住上下干,再填塞瘤内。动脉瘤栓塞完全,大脑中动脉上下干保护很好。第二个病例是前交通窄基底分叶状动脉瘤。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窄的基底,动脉瘤应该容易栓塞,单微管很快搞定。其实不然,单微管栓塞这种窄基底、分叶大小形态近似的动脉瘤,很容易出现一个分叶栓塞完全、另一个分叶栓塞不全,但是基底栓死、导管顶出、无法再进去瘤腔的窘境。而这种不全栓塞太危险了!所以本例动脉瘤,我选择双微管,分别置于两个分叶内进行栓塞。两个分叶均完全栓塞。第三个是前交通动脉瘤,子瘤,相对宽颈。一般来说,相对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首选。但是本例前动脉角度过大,支架在拐弯处很容易释放不开。这样很容易影响前动脉的血供。用单微管栓塞,如果先填塞母瘤,可能会出现子瘤填塞不全的危险局,如果先填塞子瘤,再填塞母瘤的时候,弹簧圈的loop跑到前交通动脉里或者进入A2段,怎么办?我还是选择双微管,分别置于子母瘤内。子瘤栓塞完全后,选择一稍长弹簧圈,少部分填入子瘤固定、大部分填入母瘤,与另一根微管送入的弹簧圈互相缠绕在一起,起到稳定母瘤内弹簧圈的作用。母瘤内弹簧圈成篮稳定后不解脱,用另一个微管栓塞。既保证瘤腔填塞致密,又保证弹簧圈稳定。最后一个是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宽颈动脉瘤。此例手术必须保护小脑后下动脉近端。所以必须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如果把支架放在椎动脉内,无法覆盖瘤颈。如果支架在小脑后下动脉内释放到椎动脉近端,角度过大,导入困难,稳定性差。基于此病例双侧椎动脉发育均好,所以从对侧椎动脉输送支架,送入另一侧小脑后下动脉内。此谓“翻山越岭”。对侧椎动脉输送支架,同侧椎动脉输送弹簧圈,双管齐下,动脉瘤栓塞完全,小脑后下动脉保护理想。以上是最近手术后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难免有贻笑大方之处,望见谅!最后,医院吕明教授的指导与鼓励!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