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管移花接木,根治感染性腹主动脉
2024/9/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一直被认为是血管外科疾病中的“绝症”。细菌感染人体主动脉造成动脉壁破裂,介入治疗植入支架或者人工血管置换病损血管仍然会造成细菌定植,无法解决反复感染再次破裂的问题。
近日,医院血管外科李晓健副主任医师、方宏超副主任医师通过拼接患者自体股静脉作为重建血管,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根治了此类致命顽疾。
马先生今年65岁,来自南阳。
五十多天前,马先生出现持续的下腹疼痛,晚上比早上症状严重一些。以为是胃肠疾病,在当地卫生院就诊。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没有缓解。
医院,未能明确诊断,不仅腹部疼痛症状加重,而且身体日渐消瘦。
十天前,患者再次腹痛、腹泻,并出现寒颤发热,体温高达39.3°。于当地入院后,医生结合患者发热、腹痛及影像学表现,考虑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进行血培养后,发现患者“沙门菌感染”。CT提示,患者的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已经破裂。
情况紧急,马先生立即被转入医院。
入院后,综合ICU主任李晓慧带领全科医师讨论,制定抗感染方案,在ICU医生精心治疗后,马先生的腹痛慢慢缓解。血管外科中心主任翟水亭带领血管外科病区李晓健副主任医师、方宏超副主任医师等专家详细评估患者病情,研讨治疗方案。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植入支架或者使用人工血管置换,但这样原位移植极有可能出现再次感染导致血管破裂,从而陷入“死循环”。
为能够根治患者问题,专家团队准备不走寻常路——利用下肢自体静脉“拼接血管”进行移植,重建腹主动脉避免再次感染。
这种手术方案由于技术复杂、创伤大、术后管理困难,医院开展。为了能够让这类患者“一劳永逸”,专家团队选择迎难而上。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手术预案,血管外科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切除,自体股静脉移植术”。
在翟水亭主任指导下,医院血管外科崔明哲主任医师,医院血管外科李晓健副主任医师、方宏超副主任医师截取病人一侧的股静脉进行拼接,“组装”成“人字形”血管,替换之前感染的腹主动脉。
在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下,按计划完成手术。由于术前准备充分,预案详细,手术历时3小时,术中出血仅ml,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患者恢复理想,现已痊愈出院。
李晓健副主任医师介绍,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被细菌感染所引致,起病隐匿,具有急剧增大倾向,易于破裂,不易早期诊断。
目前医学统计上,一旦这种动脉瘤发生持续性重症感染或急剧扩大导致破裂,保守治疗死亡率达70%-%,即便选择手术治疗,死亡率也高达44%。选择患者自体血管重建感染的腹主动脉,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了全新方案。
文稿:朱之韵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