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介入病例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

2020-10-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如何治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患者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小时入院。查体:意识清,状态差,头痛剧烈,HIHSS评分:Ⅱ级,GCS评分:14分。头颅CT示: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头颅CTDSA示:前交通动脉瘤,大小约9.0×5.5mm,瘤颈约6.0mm。因患者动脉瘤已破裂,瘤体较大,且随时有再次破裂的可能。目前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结合患者病情,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特点,首选: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选择工作角度,将微导管顺利超选进入动脉瘤瘤体,放置弹簧圈。分别经微导管放置弹簧圈后,造影显示瘤颈及瘤体致密栓塞,动脉瘤不显影,无显影剂残留。大脑前、大脑中动脉等重要血管显影良好。患者术后苏醒后安返ICU,术后头颅CT复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反复多次行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术后二周出院,出院前查体无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术后第一天头颅CT复查。出院前头颅CT复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均能引起本病。常见的病因有:1、颅内动脉瘤占50-85%,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2、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动静脉畸形,多见于青少年,占2%左右,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3、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病)约占1%;4、其他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部分患者出血原因不明,如:原发性中脑周围出血。SAH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局灶体征。剧烈活动中或活动后出现爆裂性局限性或全头部剧痛,难以忍受,呈持续性或持续进行性加重,有时上颈段也可出现疼痛。其始发部位常与动脉瘤破裂部位有关。常见伴随症状有呕吐、短暂意识障碍、项背部或辖制疼痛、畏光等。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明显,Kernig征、Brudzinski征可阳性.辅助检查:1、头颅CT: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CT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可以确诊SAH2、CT血管成像(CTA)和MR血管成像(MRA):CTA和MRA是无创性的脑血管显影方法,但敏感性、准确性不如DSA。主要用于动脉瘤患者的随访以及急性期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3.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阳性率达95%,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无血管痉挛等,血管畸形和烟雾病也能清楚显示。条件具备、病情许可时应争取尽早行全脑DSA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和决定治疗方法、判断预后。但由于血管造影可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如脑缺血、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等,因此造影时机宜避开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的高峰期,即出血3天内或3~4周后进行为宜。确诊后处理:确诊SAH之后,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一旦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尽快准备实施开颅夹闭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SAH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预后:预后:约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前死亡。30天内病死率约为25%或更高。再出血的病死率约为50%,2周内再出血率为20-25%,6个月后的年复发率为2-4%。

科室相关业务开医院神经外科是市级重点学科,多年来加强科室建设,发展科室特色,扩大业务范围,把神经外科建设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特色科室。先后开展了所有的颅脑外伤手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出血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及微创锥颅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脑血管病的介入栓塞治疗、神经功能手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及一系列颅内肿瘤切除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y/10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