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约下的Jasper电解脱弹簧圈
2017-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通过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直径如头发丝细小的铂金丝做成的弹性球团,使得人类脑部的“地雷”——脑部动脉瘤能够得到彻底的解除。这是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奇生物”)旗下创新性产品Jasper电解脱弹簧圈所带来的革命性医疗创新和福音。公司创始人叶萍女士告诉记者,加奇生物将始终专注于颅内神经领域,除了脑溢血之外,未来还将会涉足脑梗等多重研发区域。
创业缘于三年之约
当记者提及为何要成立加奇生物时,叶萍笑了笑说,这其实缘于与丈夫张一博士的一次“三年之约”。
年2月,叶萍的先生张一博士率先回国,出任微创医疗的总裁。当时,这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身的高科技医疗产品公司正面临其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境:资金短缺、债台高筑、人心离散,整个公司当时几近破产倒闭的边缘。早在张一到来之前,微创就已经更换了四五个管理团队成员,但是却始终没有起死回生的征兆。随着张一博士的到来,这位“空降兵”在引进大批战略投资的同时,全面接管微创的各项业务,引资、还债、重建新制度和新团队。
有谁知道,张一博士带领微创脱离困境的背后,还有与妻子的一段小插曲。“当时他要回国,我很支持他的这一决定,”叶萍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清楚那个时候微创的资金非常短缺,可能连他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但是,她却依然支持并尊重丈夫的选择,并且跟丈夫快乐地约定,“我在美国支持你的工作,如果你的事业在三年内有成就,我就回中国和你团聚。如果创业不成功也没关系,那就再回美国。”
虽然约定的是三年,但在第二年,叶萍就觉得自己回国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了。“因为他们当时成功研发了药物洗脱支架,上市销售后这一产品带领微创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逐渐恢复生机并快速发展,之后成功在香港上市。”到年,也就是三年之约的第二年,叶萍回国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既然回国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叶萍也开始思索一个问题:回国后,做什么呢?
作为留学美国的高材生,叶萍在国内就读的是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去美国学成后,这位相貌清丽、性格温柔的女子加入美国强医疗器械企业——Guidant公司,作为最早一批在美国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中国留学生,叶萍从此致力于介入高端医疗器械的事业。“我自己从事医疗器械行业,回国后肯定也从事医疗器械的创业,”叶萍笑着比划了一下心脏和大脑的位置,开玩笑说,既然丈夫张一博士选择从事心脏方面的产品研发,那自己会选择比心脏更高位置的颅内医疗器械的研发。这仅仅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叶萍随后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研发颅内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其实最大原因在于当时看到了这一市场的潜力,“在中国脑溢血、脑梗等引起的脑中风的病患非常多。”
车库中诞生的加奇生物
年7月,叶萍遵守三年之约在美国提出辞职,并开始为中国的创业进行前期的准备和热身。“我那时便开始在美国家里的车库中创业”,在叶萍的电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张当时的办公照片。在自家的车库内,摆放着一张浅色而又简陋的办公桌,上面几乎堆满了各种文件和资料,文件堆旁边则是一台现今早已被淘汰的台式电脑。在美国的创业文化中,这一最早来源于硅谷的“车库创业”方式,几乎已经成为不少创业者的自豪。这一情结同样也感染着叶萍,“如果你说自己是在车库里创业的,这是一种骄傲。”
就在这个车库中,最终诞生了加奇生物的前身。年12月31日,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同时也即将迎来新一年的第一天。叶萍怀揣着已经成形的“颅内电解脱弹簧圈”产品研发成果,跟随自己的爱人张一博士从美国加州回到国内。年3月,加奇生物正式落户上海张江,并注册成立公司。此时距离公司主
打产品“Jasper颅内电解脱弹簧圈”正式上市还有3年的时间。
叶萍说,如果从年车库创业到年年底回国这段时间中,自己只是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样品。那么从年3月落户张江,到年5月拿到正式的注册证,则是这一样品实现商业化的过程。
“回到中国以后我们仍然继续研发,之后经过一系列第三方检测、动物实验、临床、药监局的审批。最终,我们在年的5月拿到药监局的注册证”,从-年,叶萍几乎用了整整6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Jasper颅内电解脱弹簧圈”于年7月25日成功上市,也正是这一产品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在神经介入领域一直没有自主研发国产品牌的空白。
在中国,脑溢血、脑梗引发的脑中风的病人相对而言数量众多。调查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有超过1%的中国人都会有脑动脉瘤。但在中国如此高发病率的患病人群中,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各地医疗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大部分带瘤生存的患者不能享受先进的介入治疗技术保护生命。
“这万患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一遇血流加大、血压突然增高,脑动脉瘤就可能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脑溢血。脑溢血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神经外科专家吴中学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在出现介入技术治疗前只有依靠开颅夹闭手术,夹闭动脉瘤颈,从而阻止血液流入动脉瘤,以防止动脉瘤的破裂或再破裂。传统的开颅手术在时间、术后恢复等方面都对人体伤害很大,人们大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治疗。不过现在,医生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利用Jasper这类产品,让患者一般麻醉一个多小时后就能摆脱脑动脉瘤的威胁。
叶萍告诉记者,Jasper正是针对人颅脑内血管壁异常扩张形成的脑动脉瘤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产品,这是一种由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直径如头发丝细小的铂金丝做成的弹性“铂丝球”。在微创手术中,医生在患者大腿根部股动脉仅3毫米左右的创口处插入导管,将直线形的Jasper沿动脉上行,进入脑动脉瘤处。由于动脉瘤里面是空腔,所以利用电解脱技术后,Jasper就脱离导管“掉进”肿瘤内,瞬间自动恢复其球形空间构型,形成立体框架结构。之后,医生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再使用更小形状和尺寸的Jasper,逐渐把动脉瘤栓塞致密,使得原本流经这一动脉瘤的血液自然改道而行,从而一劳永逸防止了脑动脉瘤的破裂或再破裂。
神奇的Jasper弹簧圈
叶萍告诉记者,让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一点是,加奇生物是中国第一家实现商业化运作的颅内弹簧圈产品。“在我们之前,中国有弹簧圈的临床使用,但是全部为进口产品。”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后果,则是定价权的丧失。最直接的结果则是,这一高昂的产品定价使得普通患者根本无法享受到这一产品带来的益处。通常一台脑动脉瘤手术中,根据动脉瘤的大小确定弹簧圈的数量。越大的动脉瘤,使用的弹簧圈越多,手术的价格自然也就越高。基本上,一台手术普遍在10万-30万元费用之间,这一数字对于普通患者而言非常昂贵。
而加奇弹簧圈的出现则直接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我们的价格是现在国外弹簧圈价格的1/2,同样的手术原来需要10万元,现在可能只需要5万元。”叶萍告诉记者,在给患者带来实际福音的同时,加奇生物也在国内创造了一个链接临床医生和研发机构之间的研发平台。在此之前,中国没有一家公司专注于颅内神经血管疾病的研究,加奇生物的出现相当于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和临床医生紧密合作,可以研发创新出更多有用的产品。弹簧圈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第二代的弹簧圈即将诞生。”
叶萍告诉记者一个小插曲,第一代Jasper弹簧圈在操作过程中其解脱时间在30秒左右。这一短短数十秒的解脱时间在平常人眼中显得极其短暂,但在手术室内,配合着安静的手术台,这30秒的时间显得异常冗长。加奇生物在与临床医生密切的沟通和反馈中,决定对这一产品进行改良,升级解脱方式,缩短解脱时间。“我们发明了可以即刻解脱的第二代弹簧圈,从设计上采用完全不同的解脱方式,大大缩减了解脱时间。”据悉,改进后的第二代弹簧圈的解脱时间只需要2秒钟。让人惊讶的是,就为了这28秒时间的压缩,加奇生物足足花了5年时间进行研发和改进。“其间,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物试验、模型试验,比如模型中的人体结构必须跟人体结构极其相似,这些都为产品改良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和风险”。在叶萍看来,做创新不仅需要想法,还需要把想法变成安全、有效实现的勇气和毅力,其实这非常不容易。
现在,加奇生物还在研发各种各样的新产品,提高其创新能力。在叶萍看来,如果以0-分为加奇生物打分的话,加奇生物已经顺利度过60分的及格线。“我觉得我们现在就在接近85分这个阶段。我希望将来,85-分的阶段是我们和国外竞争对手共同引领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叶萍的信心来自公司与临床医生的紧密合作。“通过与临床医生的紧密合作,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了解到这些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有时候临床医生甚至会主动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医疗器械。”在这位知性和理性并存的创业女性眼中,只要加奇生物的团队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足够的创新精神,这两个因素的发酵与融合,必然能让这家创新医疗公司创造出更多突破性的产品,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