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2016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2017-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目前治疗疗效最佳的PH亚类疾病,医院的蒋鑫博士就CTEPH的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PTPA)于5月28日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做出了详细论述。

作者:浮生狱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CTEPH患者的腔内影像学特点为:狭窄远端为正常管腔;狭窄处血流机械梗阻;狭窄近端管壁增厚重构。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PTPA)包括改良的肺血管介入技术和多次多部位球囊扩张技术。其中,改良的肺血管介入技术适用于外周型CTEPH、PEA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以及因各种原因无法行PEA术的非外周型CTEPH患者;多次多部位球囊扩张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平均肺动脉压。

术前

PTPA术前需停用抗凝药物,其中华法林要求术前INR<2.0,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则需在手术当天停用;由于造影剂会对肾造成损害,一般要求患者术前肌酐清除率>60ml/min。

术中

PTPA的核心技术为3D肺动脉造影、肺动脉腔内影像、压力导丝和球囊多次扩张。术中流程分9步走,一般一次对2~6根段或亚段一级血管进行扩张:

1、右心导管测压和心排量

2、3D造影

3、静脉肝素化(成人一般U,一小时后U)

4、置入指引导管

5、Finecross+Runthrough至目标血管

6、交换压力导丝至目标血管测定FFR

7、OCT评价病变形态和长度

8、球囊逐级扩张

9、复测FFR和PFG,复测OCT

术后

PTPA可引起包括肺动脉损伤和肺水肿在内的并发症,需要临床医生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测。

肺动脉损伤的发生率约为8%~10%,临床表现为咯血和低氧,可引起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在实际操作中,导丝操作所致损伤、开通血管后的高压灌注损伤、肺动脉破裂、肺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都可造成肺动脉损伤,需要临床医生提高警惕,及时给予吸氧、补液及抗感染治疗。

再灌注性肺水肿由于肺动脉血流快速增加所致,临床表现为低氧和扩张部位透过度降低,此时需要积极采取吸氧、利尿、激素等措施,必要时可采取无创或有创通气。

据蒋鑫介绍,在临床实践中,他更提倡针对大血管采取逐步扩张的方式,控制单次扩张血管的数量,求“质”而不强求“量”,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同时,引入压力导丝可确定目标部位是否适行PTPA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扩张;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应用肺水肿预测指数(PEPSI)确定介入治疗靶血管的数量,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当PEPSI>35,扩张后狭窄远端压力>32mmHg时均提示高危肺水肿的可能)

此外,对比剂肾病好发于心功能差、基础肌酐清除率低的老年患者,术后水化后可好转。

除CTEPH外,其他类型的肺动脉狭窄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纤维纵隔炎、先天性多发肺动脉狭窄等也可通过PTPA治疗显著获益。CTEPH是目前治疗疗效最佳的PH亚类疾病,应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充分评估后确定采用外科/介入/药物治疗方案,并积极预防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taoyuquan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

小编9









































北京最权威的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白癜风药物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y/5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