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内动脉瘤修补术后并发脉周炎
2017-4-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病史简介以及诊疗经过
患者,70岁,在一次增强CT检查中发现1个6.5cm的无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初始时,CT扫描也没有发现主动脉或者主动脉旁炎症的迹象(见图1),全血细胞计数、肾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都在正常范围。随后行血管内动脉瘤修补术,植入了1个主动脉双ilac支架。
图1CT扫描显示无症状性肾下主动脉瘤。
术后第3天,复查增强CT显示支架植入位置正确无误(见图2)。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患者出现背痛。增强CT扫描显示主动脉旁有炎症且左侧输尿管阻塞导致左侧肾积水I-II度(见图3)。血常规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为3.8mg/dL,血肌酐升高(1.4mg/dL)。
图2术后3天常规复查CT。
图3术后3月,CT扫描显示在肾下主动脉瘤周围有软组织团块,约11mm(箭头处)。
输尿管阻塞方面保守治疗处理,因怀疑脉周炎,开始使用波尼松龙(初始剂量为80mg/d,维持剂量为4mg/d)。治疗1个月后,医生又重新做了一次检查和CT扫描。此时患者已无相关症状。CT扫描显示脉周炎显著改善,输尿管阻塞解除(见图4)。肾功能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水平降脂1.7mg/dL。
图4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团块明显减少,约7mm(箭头所指)。
随后在第3、6和12个月分别随访复查血常规和CT。血常规结果显示肾功能、C反应蛋白水平都正常;CT扫描结果显示第3个月炎症持续好转,第6和12月病情稳定(见图5)。这段时间患者也没有相关症状。12个月后停止类固醇治疗。
图5术后1年病情稳定。
病例讨论
原发性炎症性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占所有腹主动脉瘤的3%到10%。与原发性炎症性腹主动脉瘤不同,血管内动脉瘤修补术后继发脉周炎属于罕见并发症,而且术后继发炎症的具体机制也尚未明确。
Schurmann等在羊的动物模型上发现,达克龙涂层支架植入髂血管之后可出现移植物表面炎症反应,而且血清中的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也随之增加。腹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经常可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接着可出现主动脉壁的自变应性炎症反应。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腹主动脉瘤周围的腹膜后纤维化和继发性炎性腹主动脉瘤在病理发生过程中有所关联。针对这一类的疾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介入人士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责任。)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