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新福神经介入专栏球囊锚定技术在颈
2017-6-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天新福-神经介入专栏》第二十四期,医院Myli编译的《PED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汇总分析》,欢迎阅读。
与颈内动脉狭窄相比,颈总动脉(CCA)起始处狭窄相对少见;治疗方法尚未确定。经胸手术和胸外搭桥手术的风险大,并发症多。由于颈总动脉起始处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在此部位放置导引导管稳定性差,因此支架植入比较困难。日本大阪市近畿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KiyoshiTsuji等开展借助于球囊保护装置(balloonprotectiondevice)锚定(anchoringtechnique)导引导管,继而在颈总动脉起始处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狭窄的研究,文章发表在年10月的《Neurosurgery》杂志。
自年至年,4例共5处狭窄患者在接受球囊保护装置--PercuSurgeGuardWire锚定导引导管后,在颈总动脉起始部狭窄处植入支架。患者均按常规进行术前抗血小板和术中肝素化。
从右侧股动脉置入9F鞘管,将6F造影导管和9F导引导管由股动脉同轴进入。6F造影导管推进至临近CCA狭窄段时,将两根3米长的导丝通过6F导管进入颈总动脉,跨过CCA狭窄段。其中一根导丝的头端放置在颈外动脉起始处,另一根导丝的头端放在颈内动脉岩骨段(图1)。经球囊闭塞试验确认患者能耐受缺血后,将两个0.英寸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分别通过上述两根导丝输送至ICA岩骨段和ECA起始端,充盈球囊,使其分别锚定在ICA和ECA。随后使用预扩球囊对CCA狭窄段进行预扩张,预扩张满意后即收回预扩球囊,释放支架于CCA狭窄段。由于在ICA和ECA的球囊发挥“锚定”作用,CCA狭窄段的预扩张和支架植入过程进行得非常平稳(图2)。
图1.A.主动脉造影显示,左CCA起始处严重狭窄、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B.左CCA造影显示,6F造影导管在CCA起始处,导丝和微导丝通过6F造影导管输送;C.左CCA造影侧位相显示,左颈内动脉岩段GuardWire(长箭头)和颈外动脉起始处的微导丝(箭头);D.左CCA造影显示,支架置入后CCA狭窄段扩张满意。
图2.A.6F造影导管置于左CCA起始处;B.两根导丝分别置入于左颈内动脉岩段及颈外动脉起始处(两个箭头所指);C.闭塞测试显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血流中断,两处箭头指示于颈内动脉岩段和颈外动脉起始处GuardWire球囊;D.左CCA造影显示,支架置入后CCA狭窄段扩张满意。
通过股动脉穿刺路径,采用“球囊锚定技术”--将两个GuardWire保护装置球囊分别锚定于ICA和ECA起始处,有助于支架置入治疗颈总动脉起始处狭窄。该技术不仅能防止脱落的栓子进入脑血管远端,而且可以作为微导管的稳定装置,提高支架置入的效果。
(医院myli编译,江苏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往期回顾
▲PED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汇总分析
▲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一例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策略
▲右侧大脑中动脉伴子囊动脉瘤一例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必须支架辅助?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
▲BDG精选病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成功开通1例
▲介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烟雾病合并圆孔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分别经桡动脉入路和颈动脉直接穿刺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
▲海绵窦区动静脉瘘栓塞术1例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医源性CCF经动脉途径Coil十Onyx球囊辅助栓塞
▲脑动脉瘤治疗的研究
▲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基底动脉动脉瘤
▲辅助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AHA/ASA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管理指南解读
▲慢性颈动脉闭塞再通技术及临床效果
▲颅内梭型及夹层动脉瘤的分型
▲脑与脊髓血管病复合外科治疗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监测研究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关键因素--弹簧圈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