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新福神经介入专栏开颅夹闭弹簧圈栓
2017-7-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天新福-神经介入专栏》第二十九期,由医院Sapphire编译的《开颅夹闭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动脉瘤》,欢迎阅读。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与开颅夹闭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介入栓塞治疗后的动脉瘤复发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后续处理具有挑战性。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神经外科的BadihDaou等在年12月《JNeurosurg》杂志上报告开颅夹闭术治疗经弹簧圈栓塞后复发脑动脉瘤的效果、安全性和预后预测因素的研究。
作者回顾性研究年至年例经介入栓塞后复发动脉瘤夹闭治疗的夹闭率、再治疗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评估。
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5岁;动脉瘤平均大小7±3mm;前循环动脉瘤占97.3%。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随访中脑血管造影发现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率为40%±25%。84%患者夹闭术前经历1次栓塞术,15%患者2次栓塞术,1%患者3次栓塞术。动脉瘤栓塞术后再行夹闭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3个月。
该组患者实施开颅夹闭的原因,85.6%患者由于动脉瘤再通,14.4%患者动脉瘤残留。夹闭术中动脉瘤均未破裂。3例患者在术中取出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但术后均发生中风。40%患者在术中需要临时夹闭来松解动脉瘤体,6例患者直接夹闭非常困难,改行动脉瘤包裹术。
图1.A、B.弹簧圈栓塞后复发动脉瘤夹闭术中照片;C.弹簧圈栓塞后复发动脉瘤夹闭术示意图。
术后脑血管造影显示,例(97.3%)患者动脉瘤完全夹闭,2例(1.8%)在随访时发现复发。5例(4.5%)再次手术处理。术后主要并发症是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缺血性中风、颅内出血、脑积水、颅内感染和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8%,致残率2.7%。90%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显示临床预后较好,mRS评分为0-2。动脉瘤大小(OR=1.4,95%CI1.08–1.7;p=0.)和后循环动脉瘤与并发症发生率正相关;而预后不良与动脉瘤大小(OR=1.2,95%CI1.02–1.45;p=0.)和动脉瘤夹闭术前介入栓塞的次数(OR=5.3,95%CI1.3–21.4;p=0.)正相关。动脉瘤直径7mm是不完全夹闭及需再次手术处理的显著预测因子。
该研究发现,位于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以及宽颈、瘤颈与瘤顶比不理想和弹簧圈填塞密度低,在瘤颈部为夹闭提供较多空间的患者适合实施夹闭术。年龄较大、并发症多、后循环动脉瘤和弹簧圈填塞密度高造成瘤颈部夹闭困难,不宜实施夹闭术。夹闭后术中必须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瘤血流情况,或术中脑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闭塞和周边血管代偿情况以及动脉瘤夹的位置。
通过以上研究作者认为,在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的动脉瘤实施直接夹闭术是可行的。手术中抽走弹簧圈会带来较高的致残率。动脉瘤大小、位置和术前介入治疗次数都是影响夹闭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因素。
(医院Sapphire编译,江苏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往期回顾
▲血管造影剂通过时间可用于评估aSAH的预后
▲外伤性与医源性颅面假性动脉瘤的差异性治疗
▲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治疗决策的因素
▲未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治疗导致颅内远隔部位出血
▲球囊锚定技术在颈总动脉起始处狭窄的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PED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汇总分析
▲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一例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策略
▲右侧大脑中动脉伴子囊动脉瘤一例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必须支架辅助?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
▲BDG精选病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成功开通1例
▲介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烟雾病合并圆孔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分别经桡动脉入路和颈动脉直接穿刺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
▲海绵窦区动静脉瘘栓塞术1例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医源性CCF经动脉途径Coil十Onyx球囊辅助栓塞
▲脑动脉瘤治疗的研究
▲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基底动脉动脉瘤
▲辅助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AHA/ASA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管理指南解读
▲慢性颈动脉闭塞再通技术及临床效果
▲颅内梭型及夹层动脉瘤的分型
▲脑与脊髓血管病复合外科治疗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监测研究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关键因素--弹簧圈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