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声在肝脏病变的应用价值
2017-8-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B超检查具有无损伤、无痛苦、安全可靠、能反复检查的优点,尤其对肝脏疾病,B超检查能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超声的彩色多普勒技术和频谱多普勒技术对于诊断肝脏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和其他影像学方法不具备的独特价值。肝脏是一个多血供的脏器,有三套血管,分别为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系统,彩色多普勒技术和频谱多普勒技术可以方便的判断各血管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并通过多种血流参数综合判断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超声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和频谱多普勒技术可以确定门静脉是否存在血流速度减低,血流返流,正向血流和反向血流各自的持续时间和平均血流速度,从而准确判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并且可以观察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造成的侧支循环血管如脐静脉、食管胃底静脉、胃短静脉等的血流情况,为准确诊断肝硬化提供重要辅助依据;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的形态、血管内的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栓塞,栓塞物的形态、长度和栓塞后血管的血流状态,因而可以准确诊断门静脉瘤样扩张、动静脉瘘、肝动脉瘤、门静脉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布加氏综合征等血管疾病。另外,利用超声的彩色多普勒技术和频谱多普勒技术可以鉴别肝内管道系统扩张的性质,如肝内胆管扩张形成的“平行管征”和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形成的“假平行管征”;在鉴别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方面,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和频谱多普勒技术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观察肝脏占位的血供(丰富,稀少)、供血动脉的分布(树枝状分布,仅围绕肿块边缘),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可以帮助我们间接判断占位病变的性质。
首先我们了解以下肝脏超声的基础知识。
B超显示肝脏各叶的测量数值的正常范围如下: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GB:胆囊;PV:门静脉;LHV:左肝静脉;RHV:右肝静脉;IVC:下腔静脉
二、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RL:右肝;MHV:肝中静脉;RPV:门静脉右支;IVC:下腔静脉;RRV:右肾静脉;A:主动脉
三、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LL:左肝;P:胰腺;IVC:下腔静脉
四、剑下肝左叶斜切面
1.测量标准切面:显示肝左叶、肝尾叶、静脉韧带、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2.此切面将肝左叶划分为左内叶和左外叶
LL:左肝;IVC:下腔静脉;A:腹主动脉;SPINE:脊柱
五、经第一肝门右肋下斜切面
1.测量标准切面:显示胆囊、门静脉、右肝管、左肝管、下腔静脉、肝右静脉。
2.此切面将肝脏划分右叶和左叶。
GB:胆囊;PV:门静脉;IVC:下腔静脉;L:肝
六、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L:肝;CHD:胆总管;PV:门静脉;IVC:下腔静脉
七、肝右叶纵切面
1.测量标准切面:显示肝右叶与右肾的界面。
L:肝;RK:右肾
B超能诊断哪些肝脏病变
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B超检查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B超能准确诊断哪些肝脏病变呢?
B超可以确诊肝脏囊肿,也可以确诊一般病人的血管瘤,但在诊断肝硬化时,有时难与肝癌相区别,因此需要再做核磁共振。
B超检查如有肝缩小、各叶比例失常、表面不平、实质不匀、大小不一的结节、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脾大,可以结合临床资料做肝硬化的初步诊断。
对于肝硬化病人发现少量腹水,B超检查比一般体检要灵敏得多,再不积极治疗可能会进展到大量腹水。
B超发现脂肪肝、胆囊息肉、胆肿或胆管结石,初步诊断可以成立,这些都不一定需要再做进一步检查。
黄疸病人B超发现胆管扩张,必须做胆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才能正确进行内外科治疗。
B超检查结果常用“光点增粗”、“回声增强”等形容词来描述慢性肝炎的细微病变,但这些描述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与实际病变的符合率不高。
同样的理由,“肝脏的斜径增加了1厘米”、“脾的厚度有所变化”等量化指标都难以做到很精确,医院得出的检查结果,医院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都可能不一样。
总之,B超对肝癌、肝脓肿、肝腹水、肝外梗阻性黄疸和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诊断价值,但不能根据B超结果判断肝脏炎症的轻重和原因。弥漫性肝病也好,肝实质光点增粗也好,其实与肝脏病情并无太大的关系,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本文大部分节选自网络,意在加强学习,无他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