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左叶血管瘤伴动静脉瘘

2017-8-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男,57岁,因“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入院。1.57岁男性患者,慢性病程;2.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中上腹胀满不适感,无厌油、乏力不适、亦无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不适。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1×/L、中性粒细胞62.3%、血小板81×/L。肝功能示总胆红素92.3umol/L、直接胆红素55.4umol/L、谷丙转氨酶.5u/L、谷草转氨酶u/L、碱性磷酸酶u/L、白蛋白36.2g/L,球蛋白34.6g/L。心脏彩超未见异常。未予特殊治疗,因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今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我院3.既往史:体健,有“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史(具体不详),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4.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80mmHg。

1.CT平扫:肝左叶类圆形占位,与肝组织分界不清(可能与脂肪肝导致肝脏密度减低,缩小肿瘤与肝组织的密度差异有关),肿块中心可见片状低密度区2.动脉期:肿块边缘可见显著的结节状剂絮状强化,肿瘤临近肝组织动脉期可见显著强化,门脉左支及其远端分支早显3.门脉期:肿块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强化,临近动脉期显著强化的肝组织密度减低,并无明显边界。

4.MR:T2WI显示肝脏左叶肿瘤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临近肝组织信号增高,其内可见增粗杂乱的流空血管。

诊断:肝左叶血管瘤伴动静脉瘘

肝动脉门脉瘘(APS):是肝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一个功能性或器质性的交通,导致肝动脉血流入门静脉。APS一般没有症状,但在瘘的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大量高压的动脉血直接经瘘口进入压力较低的门静脉内,导致门脉压力增高,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及腹水。

引起APS常见的原因为:肿瘤性和肺肿瘤性,肿瘤性病因主要包括HCC,转移瘤,胆管细胞癌,血管瘤等,非肿瘤性病因包括肝脏损伤,介入性治疗后,肝硬化,动脉瘤破裂,先天性畸形等,APS的形成原因:

肝脏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的器官,已经证实肝动脉和门静脉在三个水平上存在着交通,即:胆管周围静脉丛,肝窦,门静脉滋养血管。推测由于血管瘤富血供,其内的高血流可以使得潜在的动静脉交通开放而增加动静脉瘘的几率。

APS对血管瘤的意义:

肝内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一般无需治疗,自发性出血几率小。但有明显APS的血管瘤由于肿瘤内的高血流量发生自发性出血和门脉高压的几率增高,因此临床对有APS的血管瘤建议采用肝叶切除的方法治疗。

鉴别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肿瘤缺乏肝癌的快进快出特征。

更多学习内容请







































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根治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y/7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