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成新宠优势逐渐凸显血管介入
2017-9-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近年来,介入放射学以其微创、快速、安全和有效的介入治疗优势,在许多临床领域取得迅猛发展,尤其在肿瘤、主动脉大血管、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等领域,目前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虽然介入放射学虽然只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其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疗效高、并发症少,涉及人体各个部位,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
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医师许伟说,目前治疗范围已涉及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治,可实现对脑梗塞、冠心病、颅内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治疗,避免了开颅、开胸及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
昨日,记者探访医院介入放射科,对话主任医生许伟,为你全面解读介入治疗的奇特之处。
新
发
展
介入治疗成为肿瘤治疗“新宠儿”
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约万人,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 “肝癌的介入治疗首先是准确找到肿瘤供血血管,经纤细的微导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肿瘤内的一种区域性局部治疗,是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与传统的外科的手术相比,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更便捷。”许伟主任介绍说,通过影像技术精准找到病灶,然后把血管“堵”起来,“隔离”病灶,最后达到“饿死”或“毒死”癌细胞的效果。
病例讨论
这是不久前介入放射科收治的一位49岁女患者,入院时被诊断为原发性巨大肝癌,这么巨大的肿瘤,传统的外科切除已经很难实现,针对这种情况,介入放射科的医生们对患者进行了2到3个疗程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目前张女士的病灶通过最近的磁共振及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已经没有活性病灶存在,也就是达到了根治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张女士感激地说:“介入治疗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太神奇了。”
许伟主任介绍说,像张女士这种原发性肝癌患者,多存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背景,这往往导致肝癌治疗复杂、多变,疗效不佳。“而介入治疗中,包括TACE及PMCT等治疗手段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立体打击肝癌病灶,构建围剿肿瘤的立体打击网络。因此,综合介入治疗具有快速、有效、微创、可重复的特点和优势。”
介入治疗的优势不仅于此,“由于肿瘤的复发性和转移性,即便对于外科手术根治的患者,术后的介入治疗也能较早的检出可能存在的隐匿病灶并及时处理,从而极大的提高患者整体疗效和长期生存。”许伟主任补充说道。
一直以来原发性肝癌疗效不尽如人意的最主要原因是诊断较晚,很多患者首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近年来,由于肝癌高发人群(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史等)的警惕意识明显提高,加之肝癌标志物、超声、CT、磁共振等诊断手段的联合应用,使得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小肝癌”(直径小于3厘米)患者越来越多见。
“小肝癌与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有着‘天壤之别’。通常,肝癌一期也就是早期病人,在治疗后的十年生存率可达到74%左右。中晚期肝癌通常伴有肝内外的转移,手术无法切除。”
许伟主任介绍,针对这种小肝癌,目前常使用的治疗方式是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射频)消融或外科切除。消融是介入治疗的一把利器!利用超声或者CT等影像手段的实时引导,直接对肿瘤中给予冷、热、化学或电,从而导致病变组织的细胞死亡,死亡后的组织会逐渐缩小并成为疤痕组织,消融后的肝脏组织会逐渐长好。与手术切除相比,消融费用较低,术后创口较小,住院时间较短。目前徐医附院介入放射科开展的肝癌的微波消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淮海经济区龙头地位。据了解,仅年一年,徐医附院介入放射科就进行了多例微波消融手术。其代表的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为淮海大地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许伟主任也反复强调,肿瘤的治疗不是一两次治疗的问题,而是长期性的综合治疗,前述几种治疗方式也不是孤立单一的存在,需要对病人基本情况,肝功能及肿瘤的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治疗方案。
优
势
凸
显
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日渐成熟
近年来,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现状推动了血管介入领域的集中高频研究,徐医附院介入放射科不仅是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和鲜明专业特色的临床学科,还是该院肿瘤微创治血管外科、脑血管病介医院的依托科室。许伟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两种在血管疾病中较危险的疾病,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许伟主任讲述了一个记忆深刻的病例。
春节后的一天晚上,患者高女士突感腹痛腹胀难忍,持续6个小时,被送入徐医附院急诊后,急查体部CTA提示患者有巨大腹主动脉瘤,有随时破裂的可能。会诊后家人决定转至介入放射科治疗。
“患者当时的血压只有三四十,意识不清,检查显示腹主动脉瘤大小有近12公分,濒临破裂,可以说是命悬一线。”
许伟主任说,在初步分析了该患者情况后,立即带领全体医疗组成员展开抢救,急诊行腹主动脉瘤的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开始了这场与死神的赛跑。最终在许伟主任带领下,医疗组全力以赴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在这命悬一刻的情况下,介入治疗的快速和便捷性,成为我们和死神搏斗的法宝。经常有患者哭着感谢我们,其实,我们都应该感谢介入治疗这门学科,它为我们和死神斗争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争取了时间。”许伟主任感叹道。
“很多人经常想当然的将‘动脉瘤’归并于肿瘤家族,但其实它并不是肿瘤。而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局部或多处向外呈瘤样扩张,就像是轮胎上鼓起了一个泡,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下,血管壁变薄弱,腹腔内的主干血管有一段就像吹气球一样,越吹越大。”许伟主任形象地解释说。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在破裂之前几乎没有症状,因此被称为“隐形炸弹”,直至出现腹痛,这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前兆,而且一旦破裂十分凶险,死亡率高达80%。
和腹主动脉瘤一样,主动脉夹层也是“急危重”心血管疾病。
介入手术中
上周,患者李先生因突发剧烈胸背部疼痛被送到徐医附院急诊。李先生的病情极为复杂,主动脉CTA提示套筒样夹层从主动脉一直延伸到腿部的髂动脉,总长度足有90公分。不仅如此,患者已经出现了急性左心衰,生还的机会非常渺茫!
许主任带领医疗组,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最终手术非常成功。李先生的家人握着许伟主任的手,感激地说不出话来。
“李先生是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就像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但大家对主动脉夹层可能比较陌生。”
许主任介绍,主动脉是人体动脉的“主干”,根据所在的位置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主动脉壁在组织结构上分为内膜、中层和外膜。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主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大的血流冲击而致血管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并且在动脉内形成真腔与假腔,可累及胸主动脉甚至整个主动脉的全程,有的还会导致血管外壁膨出形成“动脉瘤”。若不及时处理,外膜将单独承受血压力,随时会发生致命性的破裂,主动脉血会直接涌入胸腔、腹腔甚至心包,随时危及生命。
主动脉夹层的病情凶险,时间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介入治疗以其安全性、便捷性、可靠性等成为与死神搏斗的有力武器。
特约专家
12
许伟
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介入放射科(介入血管外科、肿瘤微创治疗科)副主任,医院东院介入病区主任。专业方向为肿瘤及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与综合介入治疗。
技术专长:
肿瘤与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与综合介入治疗,擅长原发性肝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微波射频消融治疗、TACE(经皮动脉化学性栓塞术)、生物治疗及基因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布-加综合征、肾动脉狭窄、急慢性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TIPPS治疗及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特别在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生物治疗有深入研究。
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3项;主持及主要参与徐州市科技项目课题3项江苏省卫生厅课题2项;参加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江苏省教育厅课题和江苏省科技厅课题各1项;参与编写《布加综合症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等专著1部。发表论文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篇。获江苏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淮海科技进步奖1项。
策划:赵 芃
供稿:于 虹
编辑:彭 洁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拨打徐医附院健康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