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短期随访
2018-2-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日,一位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患者造影复查后出院,现回顾一下该患者的治疗。
患者,女性,58岁,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半天”于.02.28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天突发头痛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大小便失禁,无视物旋转,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视物成双、视物障碍,无口角歪斜,无言语表达及理解障碍,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无肢体抽搐,无发热等。遂来我院就诊,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见图一,头颅MRA:左侧后交通动脉瘤,见图二。现患者为行进一步诊治,拟“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
既往史不详。查体:神清,精神萎靡,双瞳等大等圆,直径0.2c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活动不受限,各向眼震(-)。额纹、眼裂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两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72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双侧Babinski征(-)。颈略抵抗,脑膜刺激征(-)。血压/72mmHg。GCS15分。
患者急诊入院,告知患者家属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的80%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以采取:1.如果不能承担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或其它因素,如患者高龄,一般情况极差,濒死状态,可以考虑内科保守治疗;2.微创介入栓塞,其优点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相对比较多;3.开颅夹闭,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相对较多。同时对于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女性患者,20%是多发,也就是不止一个动脉瘤,如出现这种情况,医生会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结合头颅CT出血部位,判断责任动脉瘤,给予治疗。患者家属短暂考虑后立刻决定选择微创介入栓塞,造影及治疗过程如下,见图3.
图1:头CT蛛网膜下腔出血
图2:头颅MRA: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图3:术中发现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左侧较大,约4*5mm,右侧较小,约1.5mm结合头颅CT难以确定责任动脉瘤,同时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顺利经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感染、电解质紊乱六大关,痊愈出院。出院四月后复查DSA,见下图:
DSA复查见动脉瘤致密栓塞。
很多有过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特别是破裂出血的患者,总是以为手术非常成功,患者就应该平安顺利的度过危险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