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家庭的15岁高考分考生VS
2019-10-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高考
高考已经结束许久,但是热度却没有降低,近日,重庆有一位15岁的考生姜明宇参加高考考出的高分,令人赞叹不已。
高考
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状元学霸的新闻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比如考取了广西高考理科最高分的状元杨晨煜,上海市77名的、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才女武亦姝,还有分(浙江满分分)的浙江省状元徐嘉骜等。网友们争相恐后的想知道状元们是如何修炼成的。
有人开始扒出广西高考状元杨同学全家的学历信息,说他出身名校世家,父母都是清华的,最后杨同学还出来辟谣。
这样也没有打消大家的积极性,开始从杨同学本人的学习经历下手,打听他上过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培训班等等,以为上同样的学校,自家孩子就有可能上清华;甚至有同小区的住户称:“隔着一条马路,都能闻到学霸的气息”……
在这些状元中,姜明宇似乎是最特别的那个。
先来看看这位神童的成长经历:1岁会识字,2岁自学英语,5岁直接从学前班跳级到二年级,15岁的他在别人都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经历了高考的选拔,如今他打算报考南开大学。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想要问:这样的神童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呢?父母是不是都是名校毕业?上过多少培训班?哪所名校、哪位名师带出来的?
但实际上,姜明宇的家境却让人震惊。他家庭条件有限,以至于奶奶说孩子起码10年都没有吃过肉了。父母离异后,姜明宇归父亲抚养,和爷爷奶奶住在一所两室一厅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多年前,姜明宇的父亲患了脑动脉血管瘤,花了17万多元抢救过来,也给家里新添了近10万的债务,这些债务至今还没还完。后来姜明宇的奶奶又查出患了恶性膀胱癌。
即便如此,这些都没有磨灭姜明宇对学习的热爱。
靠近街头一边不足6平方米的阳台,被姜明宇改造成了简易的小实验室——实验室虽小,各种器材却不少,烧杯、酒精灯、试管、蒸馏瓶、简易的显微镜,都在这个小空间里规规矩矩地立着,似乎时刻准备着一场化学实验。
除了做实验,他还喜欢看书。书柜里堆放着从小学到大学,从字典到百科知识的各类杂乱书籍,那里面许多是好心人送的,还有爷爷捡来的破烂,这些书是姜明宇最重要的精神粮食。
如今的他追逐知识,励志深造,希望在未来可以从事科研,读10年大学。
他对自己的认知是这样的:“我是被吹神的,只是智商稍微高一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智商+兴趣爱好就是他的学习秘诀。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几乎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因为很多“兴趣”都是父母逼出来的,自己的想法早就不知所踪了。
兴趣,在一个把三个儿子全部送进斯坦福的妈妈陈美玲的育儿经里也同样重要。
怎么把三个儿子都培养成斯坦福的高材生?陈美玲这样回答: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就不爱学习的,往往是学校的老师打消了孩子对知识的兴趣。
陈美龄一直注重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日常生活中,她非常认真地观察儿子们,就像之前故事里提到的那样,当孩子们对任何事物哪怕表现出一丁点兴趣,她都会积极鼓励:
下雨时,我会带着孩子去公园找蜗牛,看雨滴。他们玩得不亦乐乎,还会可爱地问你:“妈妈世界上哪里下雨最多,哪里下雨最少?”
好奇心是孩子最宝贵的礼物,善用它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学习本不是枯燥的,而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之一,在生活中寻找兴趣点对孩子来说其实很容易。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考试和学习?相对于考试分数,陈美龄更关心的是孩子们理解了多少课程内容。要培养喜欢学习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背后给予孩子支持,让他充分理解上课的内容,享受学习乐趣。
面对考试压力,陈妈妈是这样认为的:“首先得让孩子喜欢上考试。喜欢考试,并且能享受其中,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分数显示的只是孩子对老师设置的考试问题能回答出多少而已,分数不高并不表示孩子没有实力。“我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考试,教给他们以做游戏的感觉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诀窍。”
如此可见,陈妈妈把学习内容和考试形式分成两件事情看待,而不是把分数看成唯一的考核标准。的确,考试答题是有一定技巧的,当然还有一定运气在其中,但只要学会了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还有哪些教育秘诀:
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让孩子拥有“自我肯定力”,是教育的基础,孩子的人生会过得更快乐,无论什么时候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自我肯定力高的孩子,不会妒忌别人的幸福,而是会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因此,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会向比自己厉害的人身上积极学习,也乐意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很多家长都知道奖励孩子,比如如果考试考好了会奖励玩具,但最后玩具拿到手,玩了几个礼拜,新鲜度一过他们就会不喜欢了,丢在一边了。下一次的奖励的可能将会是更贵的玩具,但每一次的结局都将是被遗忘在一旁。
陈美玲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记得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女儿不喜欢洗澡,我想奖励她(玩具)。我说,你可以说:“好,你洗干净,可以帮妈妈化妆”,亦或是“你可以给爸爸化妆”。这样的奖励,孩子一定会喜欢的,因为她会觉得有趣。
让小朋友知道,奖励她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还是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交流的事,远比物质奖励更有意义,也更明智。
不要用过去的思维教育孩子
如今大家总是在说精英,其实现在的精英和20年前的精英已经不同。现在培养孩子重点做的一件事,就是让他成为20年后最有用的人。
什么样的人可以找到工作为社会做贡献?不是考试考得好的孩子、或者出身名校的人,而是有创造性、有人性的人,能做AI机器都做不到了的事。
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懂得选择非常重要,从小我就训练他们,小到去买冰淇淋时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口味。
我大儿子读高中时,想去美国留学,我当然希望他选择NO1,或者是NO2也好,可是他选的是NO7,他选的学校是,每一名新生都配一匹马,他们每天要先照顾了自己的马才能去吃早饭,这是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他读得很高兴,成绩也很好,学校也教得很好,他的选择是对的。
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
作为父母,被赋予了养育的责任,就应该转换成“以小孩为先”的思考方式,才能让每一天过得更有秩序,人生更有意义。
工作育儿两不误,对于现代家长而言的确不易,这时就要想一些方法出来,即便是出差工作也要刷存在感,比如考验提前给小孩准备好每天的小礼包(里面放不同吃的或者一些小玩具),10天30个小礼包,然后叫家人朋友把它们藏起来,让孩子起床以后去找,每次他们找到小礼包就开心得不得了,好像妈妈的爱也陪伴在身边一样。
点击查看视频
当下,学生竞争有多激烈,听了这个段子你就知道了:
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
年5月26日,北京,海淀区一家科技启蒙教育培训中心,等待上课孩子的家长分坐在走廊两排
什么样的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陈美龄说:“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进入好的大学,只要孩子成长为一个好人、快乐的人和能够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可以说成功了。”
很多家长在没有孩子前,都想着不苛求孩子功成名就,仅希望孩子恬静快乐地度过一生,但结果却变了质。
什么样的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父母们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融尚学院
▼点击对应课程,获取最新详情
融尚规划团队
▼英雄各有所长,点击了解他们的闪耀经历
了解“融尚私塾课程体系”详细信息
最懂国际教育的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