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为什么容易受伤
2024/10/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s://m.39.net/disease/a_9393597.html
脾脏,这个位于左下侧胸廓内季肋部深处的器官,重约75至克,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成为腹腔脏器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之一。
一、脾脏的解剖特点
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它的质地脆弱,且由于位置较深,周围缺乏足够的保护,如缺少肋骨或肌肉层的直接覆盖,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受损。此外,脾脏的下级受肋弓的保护较差,这也是其容易受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脾脏受伤的主要原因
脾脏受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外伤性脾损伤、自发性脾损伤、医源性脾损伤三大类。其中,外伤性脾损伤最为常见,约占脾脏损伤的85%以上。
外伤性脾损伤——
钝性损伤:这类损伤通常发生在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情况下。当脾脏受到间接外力的撞击时,如来自胸部或左上腹的冲击,其脆弱的组织结构容易受损。其中,交通事故是造成脾破裂的首要原因,约占脾脏受伤的50%至60%。
穿透性损伤:由锐器、子弹等直接外力作用导致。这种损伤可以是开放性的,如划伤、刺伤、枪伤等;也可以是闭合性的,如子弹的入口和出口。
自发性脾损伤——
较为少见,占全部脾破裂的3%至4%。它通常发生在病理性脾脏上,如疟疾脾、充血性脾肿大等。这些原有疾病使得脾脏变得脆弱,轻微的外伤甚至日常活动如发热、劳累、咳嗽、呕吐、突然转身等都可能诱发脾破裂。
医源性脾损伤——
多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在靠近脾脏等器官和组织的手术中,如胃部、结肠、肾脏手术等。此外,侵入性操作和治疗,如脾脏穿刺活检、经脾穿刺肝门静脉造影、脾动脉栓塞等,也可能导致脾损伤。
三、脾脏受伤的症状与诊断
脾脏受伤后,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中最典型的是腹痛、低血压和失血性休克。腹痛通常自左上腹扩展至全腹,伴随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现象。随着失血量的增加,患者会出现烦躁、口渴、心悸、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四肢冰冷等失血性休克症状。
诊断脾脏受伤通常基于患者的外伤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因其无创、经济、快捷,能显示破碎的脾脏、较大的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内积血。CT检查则能更清楚地显示脾脏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对诊断脾脏实质裂伤或包膜下血肿的准确性很高。此外,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其阳性率可达90%以上。
四、脾脏受伤的治疗
脾脏受伤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立即手术切除脾脏,以防止进一步的大出血和危及生命的风险。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保脾手术已成为可能,特别是在伤情较轻、患者年轻且无明显其他脏器损伤的情况下。
对于肝硬化的患者,由于其肝脏已经失去正常的功能,无法有效地储存血液,从而增加了脾脏的工作负担,使其充血、肿胀并变得脆弱。这类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保肝护肝治疗,以减轻脾脏的负担。
脾肿大的患者则需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感染、充血、瘀血、血液病、代谢性疾病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或进行其他针对性治疗,可以缓解脾肿大的症状,降低脾破裂的风险。
对于脾囊肿的患者,可以通过腹腔镜下囊肿去顶术的方式将囊肿去除,以避免囊肿壁因压力增加而破裂导致的腹腔内出血。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脾脏受伤的关键在于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可能导致腹部外伤的活动。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肝硬化患者、脾肿大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评估脾脏状况,并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身体碰撞的活动。
对于已经发生脾脏损伤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脾脏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而容易受伤。了解脾脏受伤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脾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预防措施和及时就医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脾脏受伤的风险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医院护理部主管护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