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治疗
2016-1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丁XX,男性,75岁,退休工人。年7月18日凌晨突发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盗汗、肢体无力、小便失禁,家人发现后急送我院。急诊科医生急查头颅CT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院同时电话通知我科积极准备。来时神志清楚,精神差,头痛剧烈。高度怀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方面积极谨慎,向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动脉瘤破裂最常见,临床上一般在发病后2周内存在再次破裂可能,且一旦破裂出血后果严重,致残率、死亡率极高,家人了解后对老人病情非常担心,再三询问医生病情:是否及时送院治疗?后期是否有生命危险?还有什么最好的治疗方案……
入院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护士的陪伴,患者症状改善后的安静入睡让家属宽心许多。清晨患者醒后述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呕吐,当日下午行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中发现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有一直径约6mm较大泡状动脉瘤,偏向颞侧。动脉瘤巨大,若选择栓塞治疗需花费近20万元,且粗颈动脉瘤不易完全栓塞,家属考虑后决定施行开颅手术治疗。科室医护人员经过术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20日早上,赵海康主任、主治医师袁致海及主管医生荣波对医师袁致海及主管医生荣波对患者施行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切皮、开骨瓣、分侧裂、寻找瘤颈、夹闭,整个过程都顺利完成,术后清醒返回病房。术后复查头颅CT证实动脉瘤夹在位,待颅内情况稳定后行腰椎穿刺术,见脑脊液颜色暗红,压力高至毫米水柱。24日再次行腰大池引流术,伴随每日血性脑脊液持续引流,患者头痛症状逐渐消失。28日脑脊液颜色变为淡黄后拔除引流管。开始下床活动,8月2日头颅CTA检查见动脉瘤完全夹闭。于8月3日患者治愈出院。
回顾在整个病程当中,急诊科接诊医生及我科医生对疾病的准确判断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脑出血症状,避免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并发症的形成以及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收到了医患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实践再次证明,动脉瘤Hunt-hess分级2级以下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均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相关内容: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血管壁上薄弱部位的异常膨出部分,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好发于组成颅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叉或分支的远侧角处,很少发生于脑动脉的周围分支。发生率最高者为前交通动脉瘤(25%-28%),其次为后交通动脉瘤(25%),再次为大脑中动脉瘤(13.4%-19.8%)。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者约占5%-8%。 颅内动脉瘤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除非瘤体很大,压迫临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相应症状体征。由于瘤壁结构不健全,常发生突然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临床症状而被发现。动脉瘤破裂容易发生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脑水肿和脑积水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尤其再次破裂发生患者死亡率甚至可达到80%以上。能从初次出血的打击下存活下来者,将面临再次破裂出血的威胁,而再次出血的死亡率更高。脑动脉瘤病人第1次出血而未行手术者,1个月内存活率为50%~78%,再出血的死亡率分别为43%和64%,而动脉瘤直接手术的死亡率,目前仅为1%~5.4%.因此,出血后及时手术十分必要。 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将动脉瘤排除与血循环之外,使之免于再破裂;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发生脑缺血。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动脉瘤颈夹闭术,通常是在显微镜操作,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瘤颈夹闭。有时因解剖学关系无法夹闭瘤颈,则采用其他方法,例如动脉瘤瘤壁加固法、血栓闭塞法等,有时还必须切除动脉瘤,以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我科依据瘤体大小、体积、解剖学关系,可采取不同方式处理动脉瘤。
白癜风注意北京公立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