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巧辨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瘘口还可

2016-12-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治疗中,由于Willis环循环血流过快,使得海绵窦过早显影,因此仅凭颈内动脉的造影结果,我们难以确认瘘口的位置,难以进行下一步治疗。

近期发表在JournalofClinicalNeuroscience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近畿大学医学院的KiyoshiTsuji教授报道了一种可以确认CCF瘘口的新方法。

患者是一个71岁的老年女性,因复视、耳鸣入院,行DSA检查后诊断为左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图1)。

图1A:术前左侧颈内动脉DSA造影正位图,可见左侧颈内动脉血流没有顺行流向颅内,已分流至海绵窦;B:右侧椎动脉造影正位图;C:左侧后循环依靠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代偿进行代偿

术中为了确认瘘口的位置,治疗团队尝试了左侧椎动脉造影联合左侧颈动脉按压;球囊指引管缓慢注射造影剂;左颈内动脉闭塞等方式,然而由于通过Willis环血流分流量过快,海绵窦显影过快,因此无法找到瘘口的确切位置(图2)。

随后,该治疗团队采用了椎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同时通过球囊指引管外接一个30mL注射器向外抽吸含有造影剂的血液,抽吸的血液通过左侧股静脉鞘管回输至患者体内。这个方法能够减少海绵窦的早期显影,该治疗团队还通过该方法发现了该患者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存在一个动脉瘤(图2)。

图2A:左侧颈总动脉按压闭塞后进行左侧椎动脉造影(侧位);B:随后行三维重建,由于分流过快,静脉窦过早显影,因此无法辨别瘘口;C:左侧椎动脉造影同时通过左颈内动脉球囊指引管手动抽吸血液,达到临时闭塞左侧颈内动脉的作用;D:三维重建结果显示海绵窦造影显影减少,可以清楚地看到海绵窦段存在一动脉瘤(白箭头);BA:基底动脉;ICA:左颈内动脉;IPS:左岩下窦;P1:大脑后动脉P1段;P-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z/4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