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陆信武九院激光原位开窗突破
2016-12-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期,医院血管外科团队采用国际领先的激光原位开窗技术(Laser-assistedin-situfenestration),成功治疗一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
典型病例介绍:老年男性患者,因“胸痛1周”到院就诊,行CTA检查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右锁骨下动脉迷走,与左锁骨下动脉均开口于瘤体部位,左颈总动脉距离瘤体不足1cm,左椎动脉起自左颈总动脉,为优势动脉,右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风险较高,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解剖变异,行腔内治疗难度大,经过手术团队多次讨论,拟行主动脉瘤覆膜支架隔绝术(TEVAR)+左、右锁骨下动脉激光原位开窗治疗和左颈总动脉烟囱技术支架置入。
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右股动脉、双侧颈总动脉解剖分离并分别穿刺置管,左侧肱动脉穿刺置管。右股动脉入路置入美敦力Valiant覆膜支架(40mm*20cm)近端置于右颈总动脉远端,远端置于降主动脉,全程覆盖瘤体。主体支架释放完成后,立即取MedtronicScuba球扩支架(10mm*55mm)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颈总动脉,取CordisP3球囊导管(5mm*40mm)和nm半导体激光光纤同时从左、右锁骨下动脉置入,定位于覆膜支架处迅速开窗,开窗成功后球囊跟进预扩张,取BardFluency覆膜支架(10mm*60mm、10mm*40mm)分别置于左右锁骨下动脉和覆膜支架内。最终造影提示主体覆膜支架定位良好,主动脉瘤显影消失,无内漏。左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颈动脉、左锥动脉显影良好。
主动脉夹层或者动脉瘤累及弓部分支的腔内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的热门话题。由于涉及到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血流的重建,无论是解剖学、血流动力学、手术设计及器材上均面临极大的风险与挑战,一旦出现意外,患者可能因脑部缺血引起脑梗,严重者面临生命危险,主动脉弓部区域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难以逾越的腔内治疗禁区。
对累及弓部分支的主动脉夹层或者动脉瘤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激光原位开窗TEVAR治疗,快速重建受累及的弓部分支动脉,不仅免去了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等缺点,更是极大推动了主动脉病变全腔内治疗的进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在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和器械研发,累计完成激光原位开窗TEVAR19例,技术成功率94%,无肢体和颅脑缺血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