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试题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的护理连载
2016-12-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年
11月16日
第2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的护理
1.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心肌梗死
B.心肌肥厚
C.吸烟
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血脂异常
2.典型心绞痛发作的部位常位于
A.心前区且向左上肢前外侧放射
B.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后且向左上肢前内侧放射
C.胸骨下段且向左肩背部放射
D.心尖区且向左肩背部放射
E.左肋缘且向左上肢前外侧放射
3.患者心电图示ST段下移,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A.增加洋地黄的用量
B.增加多巴胺用量
C.停用洋地黄
D.洋地黄维持原量
E.停用洋地黄并处理洋地黄中毒反应
4.最有效、作用最快缓解心绞痛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
B.硝普钠
C.阿司匹林
D.异丙肾上腺素
E.硝酸甘油
5.心绞痛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的正确方法是
A.静脉滴注
B.直接口服
C.药物置于舌下含服
D.药物研碎后吞服
E.药物与食物同时服用
6.典型心绞痛患者含硝酸甘油后疼痛缓解时间多在
A.10~15秒
B.1~5分钟
C.5~10分钟
D.15~30分钟
E.30分钟
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
A.心源性休克
B.室性期前收缩
C.心前区疼痛
D.呼吸困难
E.腹痛、腹泻
8.心电图上鉴别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最有意义的特点是
A.S-T段抬高
B.病理性Q波
C.S-T段压低
D.Q波消失
E.宽大畸形的QRS波
9.关于血清心肌蛋白及酶含量变化及性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肌红蛋白发病后30分钟至2小时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
B.天冬氨酸转氨酶在起病6~12小时后升高,l~2天达高峰,3~6天降至正常
C.乳酸脱氢酶起病8~10小时后升高,2~3天达到高峰,l~2周恢复正常
D.诊断特异性最高的是CK-MB
E.CK-MB起病后24小时增高,3~4天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
10.AMI时,血清酶升高最早、恢复最快的是
A.LDH
B.AST
C.CK-MB
D.ALT
E.AMS
11.护士为入院第1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急性期绝对卧床
B.24小时内应鼓励病人床上活动肢体
C.可搬入普通病房
D.协助洗漱,床上排便
E.可进半流质饮食
12.患者,男性,62岁。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2小时余伴冷汗、濒死感来院急诊,护士采取的措施中应除外
A.吸氧
B.抗凝治疗
C.拍X线胸片
D.绝对卧床
E.急性期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护
13.患者,男性,60岁。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大汗、恶心持续l小时来院就诊,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给予心电监护。为防止心室颤动发生,以下护士应高度警惕的心律失常是
A.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B.窦性心动过缓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心房颤动
E.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4.患者,男性,44岁,近半年来发现劳累时心前区疼痛,确诊为心绞痛。患者吸烟多年,进食不规律,喜饮浓茶,化验三酰甘油增高。护士为其进行健康教育,之后要求患者复述要点,以下患者复述出的内容需护士再次讲解要点的是
A.戒烟、戒酒、不饮浓茶
B.含服硝酸甘油l片后心绞痛仍不缓解,可间隔l小时后再服l片
C.低盐、低脂饮食,不宜过饱
D.多吃粗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E.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
15.患者,女性,60岁,做家务时心绞痛发作,即含硝酸甘油0.5mg,2分钟后眼前发黑、恶心,此时,应协助其
A.行ECG检查
B.活动四肢
C.立即平卧
D.清淡饮食
E.再含硝酸甘油0.3mg
16.患者,男性,64岁,心前区疼痛4小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急诊入院。心电图
示:V1~V5导联ST段抬高,弓背向上。实验室检查:血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考虑该患者发生了
A.不稳定型心绞痛
B.急性心肌梗死
C.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D.心包炎
E.病毒性心肌炎
17.患者,男性,72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入院2小时病情恶化死亡,考虑其最可能的死因是
A.心源性休克
B.乳头肌功能不全
C.心脏破裂
D.心律失常
E.急性左心衰竭
18.患者,女性,55岁,高血压病史10年,因未规律用药,血压控制不理想,多在/mmHg。4小时前患者心前区持续疼痛、出冷汗来院急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半小时前患者呼吸困难伴喘息,两肺布满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率次/分,律齐。首先考虑该患者的病情变化是
A.肺部感染
B.肺动脉高压
C.急性左心衰竭
D.急性右心衰竭
E.肺气肿
19.患者,男性,42岁,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急诊入院。心电图示ST段弓背上抬,心率96次/分,律齐,查血肌钙蛋白和CK-MB升高。患者入监护室行心电血压监护,紧急溶栓扩冠治疗。4小时后患者烦躁不安,血压突然下降至65/45mmHg,心率次/分。此时患者最可能发生了
A.心脏破裂
B.附壁血栓
C.室颤
D.心源性休克
E.心力衰竭
20.患者,女性,58岁,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小时后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表现。能正确地评价左心功能状态的检查是
A.心电图检查
B.中心静脉压监测
C.超声心动图
D.胸部X线片
E.24小时动态血压
21.患者,女性,62岁,患冠心病12年。半年来频繁发作心前区不适,2小时前再次发作,自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心肌酶
C.运动平板
D.超声波
E.心电图
22.患者,男性,58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嘱要求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护士制定的适宜的采血时间是
A.饭前
B.即刻
C.饭后2小时
D.服药后
E.明日晨起空腹时
23.患者,男性,60岁,高血压病史4年,今以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3小时入院。能提示患者禁忌溶栓治疗的情况是
A.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二联律
B.血压/llOmmHg
C.1年前做过胆囊手术
D.左心室肥大
E.年龄偏大
24.患者,男性,71岁。患高血压18年,服药不规律,无明显症状时常自行停药,血压在/lOOmmHg。今晨因心前区持续疼痛、出冷汗伴恶心、呕吐2小时来院急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前间壁急性心肌梗死。对该患者吸氧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疼痛
B.预防心源性休克
C.降低血压
D.防止肺栓塞
E.改善呼吸功能
(25~26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6岁。冠心病史10年,最近频繁发作心前区不适,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疑为急性心肌梗死。
25.实验室检查该病人的心肌酶和心肌蛋白,其中最有特异性的是
A.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B.肌钙蛋白
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D.乳酸脱氢酶
E.肌红蛋白
26.病人入院后,护士首先为其进行的操作是
A.进行心电监护
B.心电图检查
C.抽血标本送检
D.吸氧
E.肌注哌替啶
(27~28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9岁。饭前与家人争执,饭后出现心前区胸痛,放射至左肩,自含硝酸甘油后逐渐缓解。
27.考虑该患者可能发生了
A.自发性气胸
B.急性胰腺炎
C.心肌梗死
D.心绞痛
E.急性右心衰竭
28.护士告诉患者如何避免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其内容不包括
A.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B.避免饱餐及受凉
C.需戒烟,可多饮酒以达活血目的
D.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E.积极控制高血压
(29~31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9岁,情绪激动后突感剧烈压榨性胸痛、呕吐伴窒息感2小时入院。心率次/分,血压82/60mmHg,心电图示Vl~V4导联ST段弓背抬高,心律不齐。
29.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病人可能出现的危险病情变化是
A.恶化型心绞痛
B.急性心肌梗死
C.急进型高血压
D.不稳定型心绞痛
E.长期应用硝酸甘油可能产生耐药性
30.急诊护士对病人评估后,认为首优护理诊断是
A.活动无耐力
B.恐惧
C.潜在并发症:感染
D.焦虑
E.疼痛
31.护士为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卧床休息
B.开放静脉通路
C.发作时应尽可能描记心电图
D.准备气管切开用物
E.了解病人发生心绞痛的诱因
答案与解析1.D。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B。典型心绞痛胸痛部位位于心前区、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后,且向左上肢前内侧或左肩放射,而非左肩前外侧或肩背部。
3.D。心电图ST段下移为心肌缺血表现,与应用洋地黄无关,故洋地黄可维持原量。
4.E。
5.C。硝酸甘油可从口腔黏膜、胃肠道和皮肤吸收,以舌下吸收最迅速,而且较完全;口服虽易吸收,但肝首过作用强,生物利用度低。
6.B。硝酸甘油属于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是最有效、作用最快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舌下含化硝酸甘油,l~2分钟开始起效,大部分患者在3分钟内见效,约10分钟后作用消失。
7.C。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典型疼痛位于胸骨后,呈阵发性压榨样痛。
8.B。病理性Q波是心肌坏死的表现,也是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不同之处。
9.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小时增高,16~24小时达峰值,3~4天恢复正常。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常用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10.C。
11.C。急性期卧床休息12小时,如无并发症,24小时应鼓励病人床上活动四肢,第3天床边活动,第4天逐步增加活动,1周内可达到每天3次步行~m。
12.C。拍X线胸片不是必需的检查,且由于搬动病人,加重心脏负担。
13.E。
14.B。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提示并非冠心病或为严重的冠心病,应尽早就医。
15.C。硝酸甘油有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不良反应有头晕、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应用硝酸甘油时,含药后应平卧,以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16.B。
17.D。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周,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
18.C。急性左心衰竭导致肺水肿。
19.D。20.C。21.E。
22.B。CPK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确诊的特异性指标,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其高低不受进食的影响,因此要立即执行。
23.B。有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近期有过内脏出血或创伤史、手术史,未控制的高血压(/llOmmHg)等情况为溶栓禁忌。
24.A。25.A。26.B。27.D。28.C。
29.B。心绞痛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更容易发生。
30.E。病人为心绞痛,故首要缓解疼痛,以减轻心肌耗氧。
31.D。心绞痛病人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不需备气管切开用物。
阿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