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2016-12-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在延迟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中,脑血管痉挛是引起严重致残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常见的数字是30~40%。

  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血管破裂后数秒或数分钟即可发现血管痉挛,但临床上报道不多。脑血管痉挛的好发时间是起病后4~14d,绝大多数患者在前3d内没有脑血管痉挛的表现。14d内不出现血管痉挛的患者,以后一般不会发生。极少见的报道在出血后第7周、14周和52周时才发生血管痉挛。血管痉挛在大血管好发,一般均开始于近端血管,按照离心的方式发展,原因不明。一旦血管痉挛开始好转,则该动脉支配区域一般不会再次发生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造影时,可以见到血管痉挛表现为局限性、节段性或者是弥散性。局限性者常位于邻近动脉瘤本身的动脉,呈短段的血管狭窄。节段性者呈长短不等的腊肠样改变。弥散性者表现为从起始点开起的多条动脉呈一致的狭窄,预后常较差。

  根据CT上脑裂、基底池内血凝块的特殊容量和特殊位置,可以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一般而言,动脉瘤破裂后早期的CT已经显示全部蛛网膜下腔在基底层的血凝块(5×3)mm2或者脑裂和垂直的脑池积血层厚度1mm,则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发生血管痉挛。

  另外,颅内压似乎与血管痉挛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报道,正常颅内压或高颅压患者中,局限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相同;弥散性血管痉挛只发生在高颅压的患者中。引起血管痉挛的机制众说纷纭,目前认为由多因素造成。可能与某些内源性物质、钙离子等有关,详见蛛网膜下腔出血。特殊部位的积血也与血管痉挛有一定的联系。当早期CT基底池和大脑外侧裂以及额底内侧半球间裂中有明显的血凝块时,大脑中动脉主干和(或)其分支以及相应的大脑前动脉区域将会发生严重的血管痉挛。若在大脑外侧裂和Sylvian池有大的血凝块时,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大分支往往会发生痉挛。如果在额底半球间裂没有明显的血凝块时,大脑前动脉近端一般不发生严重的血管痉挛。血管痉挛导致的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与血管痉挛的部位有关。

疾病咨询









































白癜风完全治疗吗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z/4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