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的热点问题
2017-10-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年ESC年会上发布了第3版急性肺栓塞(APE)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与前两版比,新指南在肺栓塞(PE)的易患因素、危险分层、治疗策略、新型抗凝药物治疗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更新。医院黄岚教授就新指南中的更新要点为大家进行详细阐述。
一、更新PE易患因素不同种类肿瘤的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不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最高,其次是胰腺癌、胃肠道肿瘤、肺癌、脑部肿瘤。口服避孕药是育龄女性VTE最常见的易患因素。心肌梗死和心衰增加PE风险,VTE增加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
1.强易患因素
2.中等易患因素
3.弱易患因素
二、细化PE危险分层1.强化并简化了初始危险分层(上图所示)。
2.根据危险分层决定下一步的诊疗策略。
3.推荐对怀疑急性PE患者采取"三步走"策略,即首先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再进行初始危险分层,然后逐级选择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1)伴休克或低血压的可疑PE患者
对于伴休克或低血压的可疑PE患者可经急诊CT血管造影(Ⅰ,C)、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Ⅰ,C)进行诊断。若可疑PE患者高度不稳定,超声心动图证实右心室功能不全应立即启动再灌注治疗,无需进一步检查;若发现右心血栓则更强化PE诊断。
对于有右心室功能不全征象且病情不稳定、不能行CT血管造影的患者,可床旁加压静脉超声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查找静脉或肺动脉血栓,以进一步支持PE诊断(Ⅱb,C)。
对于疑诊ACS直接送往导管室的不稳定患者,行冠脉造影排除ACS后,若考虑PE,则可行肺动脉造影(Ⅱb,C)。
(2)不伴休克或低血压的可疑PE患者
对于不伴休克或低血压的可疑PE患者可行临床概率评估(Ⅰ,A)。推荐简化版的Wells评分和Geneva评分(如下图所示),然后根据临床概率高低决定下一步诊疗策略。
Wells评分表
Geneva评分表
对于临床概率低、中或PE可能性小的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以减少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辐射,建议使用高敏法检测(Ⅰ,A)。若患者临床概率低或PE可能性小,如高敏或中敏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正常,可排除PE(Ⅰ,A)。若临床概率中等,且中敏法检测D-二聚体阴性,需进一步检查(Ⅱb,C)。
对于临床概率高的患者,新指南强调行CT肺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对于CT肺血管造影,发现近段或更近段的血栓,可确诊PE(Ⅰ,B);亚段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仍存争议,建议进一步检查确认PE(Ⅱb,C)。
三、解析PE治疗策略1.进一步强化了危险分层概念,据此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2.根据是否出现休克或持续性低血压对疑诊或确诊PE患者进行初始危险分层,以识别早期死亡高危患者(Ⅰ,B);
3.出现休克或低血压,应立即视为高危患者,进入紧急诊断流程,一旦确诊PE,迅速启动再灌注治疗。治疗时首选溶栓治疗(Ⅰ,B),溶栓禁忌或失败者,可行外科肺动脉血栓清除术(Ⅰ,C);对于有溶栓禁忌症或溶栓失败者,也可经皮导管介入治疗(Ⅱa,C);
4.非高危患者,不推荐常规全身溶栓治疗(ⅢB);
5.临床风险预测评分,推荐PESI或sPESI评分系统,用以区分低危或中危PE患者(Ⅱb,B);
6.中危患者超声心动图或CT评估右心室功能,生物标志物评估心肌损伤,进一步危险分层(Ⅱb,B);
7.中高危患者,严密监测,以早期发现血液动力学失代偿,并启动补救性再灌注治疗(Ⅰ,B)。
四、推荐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提供了证据,RE-COVER、RE-COVERⅡ、EINSTEIN-DVT、EINSTEIN-PE、AMPLIFY、Kokusal-VTE等试验结果显示,这些药物的有效性不劣于标准的肝素或华法林方案,且大出血等安全性终点事件方面可能优于华法林。新指南首次就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急性PE中的应用作了全面推荐,4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均可替代华法林用于初始抗凝治疗(Ⅰ,B)。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可作为单药治疗(避免了合用肠外抗凝剂),但急性期治疗的前3周(利伐沙班)或前7天阿哌沙班需增加口服剂量;达比加群和依度沙班必须联合肠外抗凝剂应用(Ⅰ,B)。以上4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均不能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者(Ⅲ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