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肝静脉瘘
2017-1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医院订阅哦!
门静脉-肝静脉瘘(portal-hepaticvenousfistula)属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中比较罕见的一种类型,多数为肝脏边缘的小静脉瘘,少数为管状或瘤样,极易引发肝性脑病。
病因: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为先天性,亦可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如肝脏穿刺操作,包括肝活检、介人手术等)及肝脏良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和分流量的大小。先天性门静脉-肝静脉瘘多无临床症状,继发性门静脉-肝静脉瘘可出现低血糖症或血氨明显升高,分流量超过门静脉血流量60%时,患者极易引起肝性脑病,可出现精神障碍。
诊断:
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核磁共振(MRI)、血管造影(DSA)、CT均为有效的检查手段,其中CDFI为首选检查手段,但DSA仍为金标准。
常规超声检查:可实时、动态观察病灶的二维特征、血流方向及动力学改变。可了解瘘口直径、瘘口处血流速度等信息,定量评估瘘口分流量大小,计算获得出分流比(反映分流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明确是否需要治疗及确定治疗方式,还可用于治疗效果评价及病变的随访观察等。二维超声可见病灶呈蜂窝状,累及的门静脉、肝静脉分支增粗、迂曲,两支血管间见囊状或柱状异常交通。CDFI示病灶内血流信号充盈,受累肝静脉分支内三相波形消失,呈现“门静脉样”连续性血流频谱;受累门静脉分支内血流速度增高。
超声造影:动脉相无充盈,门脉相及延迟相快速充盈并出现门静脉一肝静脉内造影剂互相连通,或受累的肝静脉于门静脉相提前显影,为特征性改变。
血管造影(DSA):金标准,可以准确判断肝内血管引流异常的位置、大小及类型,且为介人治疗手段。其缺点在于有创且昂贵,操作复杂,不适于作为初筛和定期随访的手段。
增强CT或MRI:可以检出门静脉-肝静脉瘘异常血流及灌注异常,但不能动态观察,且费用较高而难以普及。MRI可以很好的显示病变部位,但需较长的检查时间。增强CT可通过一系列后处理方式能对病变进行清晰、准确的诊断。CT表现:①增强后动脉期均无明显强化;②门静脉期病灶显著均匀强化,与门静脉强化方式一致,上下层面追踪发现结节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瘘口将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相连通,为特征性改变;③可见受累门静脉内径轻度增宽、迂曲改变。另外CT三维血管重建能更加直接和明确地显示病变局部的空间解剖情况。
鉴别诊断:
布加氏综合征:发现肝静脉及副肝静脉瘤样扩张、门静脉高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等征象有助于诊断布加氏综合征,而门静脉-肝静脉瘘是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出现异常交通;
动静脉瘘:包括肝动脉-门静脉或肝动脉-肝静脉瘘,动脉期门静脉或肝静脉提前显影有助于诊断。
治疗:
该病如分流量较小,且无相关的脑病则不必治疗,饮食尽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可用超声或超声造影进行随访监测。如分流量较大,出现脑病或肝功能损害则需进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为血管介入栓塞。
来源:微博叶医生HZ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