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生以为干活累着了却差点要他命
2018-2-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A病例
以为干活“累着了”却差点要他命
60岁的刘先生患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发当天,他干了一下午农活,傍晚回家后,感觉胸口隐隐作痛,持续了五六分钟。半小时后,又出现一次胸痛。但晚饭后,刘先生感觉没事了,对接连出现的胸痛没有足够重视,认为不可能是心脏病,一定是干活累的。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8时,他再次胸痛,且持续加重。救护车随后赶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梗,因血管堵塞严重,医院紧急抢救。此后就是1个多小时的生死时速大营救,救护车一路疾驰,车上的医务人员多次为刘先生口服急救药物。抵达医院急诊科时,刘先生已经胸痛得难以忍受,浑身大汗,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医院立即开启急救绿色通道,检查发现他下后壁右室和侧壁大面积心肌梗死,心率极慢,每分钟只有30多次,血压很低,随时有生命危险。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避免更多心肌细胞的坏死,就能为患者争取生存的机会。医院心脏中心介入团队以最短的时间到位,抽出堵塞血管内的大量血栓,成功放入支架,血流瞬间恢复通畅,刘先生的心率恢复到每分钟70到80次。整个抢救过程从患者入院到手术结束仅仅用时35分钟。事后回想发病时的凶险,刘先生仍心有余悸,连称“都怪我大意了,差点要了命。”
B提醒
自己才是生死营救接力赛第一棒
急性心梗发病急、死亡率高,不少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喜欢扛着、熬着,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实在扛不住了,医院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崔美平特别提醒,患者自己才是心梗患者生死营救接力赛的第一棒,一定要引起重视。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心肌梗死呢?崔美平介绍,一般认为,心肌梗死发作是个病情累积的过程,发病前人体早有征兆。突发心肌梗死时,有些患者可以找到诱因,例如,熬夜、酗酒、暴食、劳累、激动等,但也有些患者找不到诱因。所有患者发病前,或多或少都有过心脏不适的症状。
比较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觉胸骨后或心前区有剧烈而持久的压榨性疼痛,或心前区闷胀不适,疼痛向左手臂或颈部放射,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有些患者表现为突然晕倒、面色发紫、抽搐,这可能是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重度心律失常。休息和服用速效救心丸、含化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由于在生理功能上,内脏感觉神经存在一定的交叉分布,所以有的患者症状很不典型,有可能表现出来的是上腹部、肩背部疼痛,甚至可能是下颌区牙痛或脚跟痛,因此常常被忽略。
崔美平特别提醒,如果出现持续胸痛,可能是突发急性心梗,也可能是肺栓塞、夹层动脉瘤等疾病,患者家属以及周围的人不要犹豫,应赶紧拨打急救,不要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病患者,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气短、胸背部不适、脖子有压迫性窒息感等症状,千万不能等,医院就诊,才能争取救治的黄金时间。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该怎么办?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心梗却被宣判错过最佳救治?医院心脏中心病区主任崔美平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很多人会陷入六大误区,尤其是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患者不知所措。
C救治
突发心梗救援到来之前要做深呼吸
在生活当中遇到有人突发心肌梗死时,很多人都会非常慌乱,不知道要怎么急救,很可能会耽误患者的救治。对急性心梗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心肌梗死是因心脏供血血管被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血管阻塞后心肌约2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到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这期间越早打通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
如果身边没人可求助,患者本人应立即拨打“”,在救援到来之前,做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这是有效的自救方法。作为家属,如果发现家人突发心梗,应保持镇定,果断急救。第一时间拨打“”,医院、急救中心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同时,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严禁搬动,因为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如有家用常备药箱,立即取出硝酸甘油片,让患者含化(血压低者除外),或将亚硝酸异戊酯1支,用手巾挤碎捂鼻吸入。同时口服一到两片安定,使患者镇静下来。周围的人不要大声说话,如有供氧条件,立即给予吸氧。如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切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拳击心前区使之复跳的急救措施。若无效,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急性心梗死亡率极高,冠状动脉介入术可通过支架疏通阻塞的血管,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且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是当前首选的急性心梗治疗方式。确诊急性心梗后,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阻塞位置,必要时置入支架,让闭塞的血管畅通,心肌细胞重获养分。
D六大急性心梗误区
1.认识不够,觉得平时好好的没病。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排在前列,但对这个病很多人仍然觉得陌生,崔美平经常去社区做健康宣教,让她无奈的是,听说过这个病名字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不仅如此,有一天三个急性心梗患者等待抢救,医生询问他们既往有什么病史或不舒服,都异口同声回答没有。再仔细询问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有的血压高,有的有糖尿病,有的有冠心病心绞痛,有的有大量吸烟史。但这些在他们眼里却都不是危险因素,没有把这些当回事,平时也不做健康查体,甚至有心绞痛也不及时来看。
2.发生症状在家里靠着。
就跟上文中60岁的刘先生一样,很多人都陷入这种误区,觉得胸痛一段时间了不缓解,医院。因为自己觉得没事,医院麻烦,就一直在家里靠着,也不打。
3.需要手术时犹豫不决。
就诊后大夫诊断明确,需要马上介入手术,此时,病人及家属却又开始到处问,问亲戚,问朋友,问邻居,就是不信任近在咫尺的医护人员,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4.对支架有恐惧心理,觉得是异物。
有人认为,支架放在心脏里肯定对人体不利,甚至还有人觉得放上支架人就废了,就不能动了,一动支架就掉了。其实支架是用很高的压力撑起在血管壁上,目前是治疗急性心梗的最好办法。
5.对放支架后吃药顾虑重重。
放上支架后,就得吃各种药物防治各种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有人一听这个就觉得麻烦了。其实就算不放支架,得了急性心梗也得终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按照指南规定,急性心梗放支架和不放支架的药物基本相同。
6.出院了就再也不复诊了。
治疗出院时,医护人员都会反复提醒,医院做复诊。但再提醒也无法阻止有些人会悄悄地消失,不来复诊,后期持续治疗指导就没法跟进,导致再次心梗或者心衰的发生。
城市信报记者宫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