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显影大师
2018-8-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手术中血管造影吲哚菁绿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技术是“手术显微镜融合近红外线(near-infrared,NIR)视频手术中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的简称。吲哚菁绿(ICG)是一种近红外激发荧光的三碳氰染料,于年,ICG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术中脑血管造影。
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时,需要手术后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手术效果,对于复杂性动脉瘤手术中进行DSA检查有重大意义,但是术中DSA检查需要复杂的杂交手术室,同时存在放射线污染,而术中血管造影吲哚菁绿(ICG)为动脉瘤夹闭手术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术中造影方法,被广泛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中。
吲哚菁绿的工作原理:吲哚菁绿静脉注入体内后,立刻和血浆蛋白结合,随血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血管内,高效率、选择地被肝细胞摄取,又从肝细胞以游离形式排泄到胆汁中,经胆道入肠,随粪便排出体外,半衰期为3~4分钟。在开颅手术,显露动脉和动脉瘤,启动手术显微镜的荧光系统,ICG经静脉注射,当ICG到达手术区域血管时,手术者通过监视屏可以观察到诱发出的ICG荧光影像。在动脉瘤夹闭后再次行荧光造影,以观察动脉瘤是否夹闭完全,有无穿支动脉闭塞等情况。
显微镜结合ICG血管造影优越性:ICG造影技术与手术显微镜结合提高了其便利性和速度,不需要将显微镜从术野推开中断手术。ICG血管造影可在2分钟内完成,允许神经外科医生立即将动脉瘤夹移除或调整,另外此影像技术易于重复。
近红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缺点:术中ICG荧光造影剂并发症发生率为0.05%(严重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休克等)到0.2%(中度不良反应,包括恶习、瘙痒、晕厥等)之间。ICG技术提供的影像仅局限于手术视野范围内,被血块、动脉瘤或脑组织覆盖的血管都无法观察。此外,ICG可能受瘤夹覆盖、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部分栓塞的钙化和厚壁的影响。
显微镜结合ICG血管造影是术中检测血流的一种新方法,在检测不完全夹闭的动脉瘤和闭锁血管简便、快速和较高的准确性在手术中极有价值。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