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说儿童发热时间长,应警惕它
2019-6-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案例:13岁女童连续发热14天原来是不典型川崎病惹的祸
春节期间,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三区收治了一名已连续高热14天的13岁女童。当时女童除了发热、心率增快,暂无其他不适,亦未发现其他阳性症状、体征。该女童曾在外院住院1周,彩超结果提示心脏冠脉有扩张,左右冠脉直径均为5.0mm。这就意味着已存在中型冠状动脉瘤,且仍有可能继续发展为巨大动脉瘤,甚至动脉瘤破裂危及生命。入院时该女孩仍在持续高热。
为此该病区医生高度重视,该患儿到底是川崎病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是结节性多动脉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CA)?
“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川崎病多见于小于5岁儿童,占比约87%,且男童多见,大龄女童极为罕见。”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三区副主任李惠丽介绍,科室立即对此组织科内疑难病例讨论,讨论的结论还是高度怀疑川崎病。
根据讨论结果,医护人员立即组织完善长期发热的各种检验及排除相关疾病的各种检查,并结合专业知识给予用药。入院第二天,该患儿发热消退、心率逐渐降至正常。后经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心血管专家、内科主任关健会诊,最终排除其他原因导致中动脉炎症的疾病,确诊为不典型川崎病。
“该患儿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仍提示冠状动脉存在冠脉瘤。”李惠丽介绍,接下来该患儿仍需口服药物治疗及长期随访并注意可能存在的各项并发症。虽然该患儿存在中型冠脉瘤,但坚持治疗,2年内,其中型冠脉瘤有50%可能消退。
疑问: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多见于婴幼儿,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链球菌、逆转录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丙酸杆菌、葡萄球菌可能为其病因,但均未能证实,KD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未经治疗的KD患儿15%-25%会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在很多国家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温馨提醒:川崎病除了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也有少部分见于大龄儿童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儿童发热时间长一定要高度重视;也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川崎病除了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也有少部分见于大龄儿童,且多为不典型起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最后提醒各位:川崎病可出现冠脉扩张,但冠脉扩张不一定就是川崎病,川崎病的诊断为除外性诊断。
专家简介:
李惠丽
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三区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儿科博士(在读)。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医院儿科工作,年6月调至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工作,任儿三区副主任。年在中医院进修儿科血液肿瘤专业,并荣获“优秀进修生”称号,年开始攻读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博士,师从国内儿童血液病专家李春富教授。
临床特长:
工作十余年,在儿科消化、呼吸、血液、免疫系统以及过敏性疾病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儿童血液病方面有独到见解。曾参与中山大学计划广东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案多中心协作组的诊治工作,以及中山大学计划华南地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中心协作组的诊治工作。负责及参与多项省市级科技局立项及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是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以及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END-儿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