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肺动脉造影导致肺栓塞过度诊断

2020-10-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使肺组织供血中断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栓子往往是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心脏所产生的血栓,还可能包括脂肪、羊水、空气、异物和肿瘤栓塞等。老年人长期卧床,病人术后卧床,产后和创伤后易形成静脉血栓,栓子脱落易致肺梗死。临床上,肺栓塞常可发生猝死。

诊断肺栓塞需要很多检测,如血浆D-二聚体(D-dimer)、动脉血气、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其中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几十年来,临床医生都曾被老师教导说,肺栓塞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胸痛、心动过速或右心劳损征象,要考虑是否是肺栓塞。但是,这些症状实际上既不具体、也不敏感。在临床上,绝大多数医生会通过CT肺动脉造影来对肺栓塞诊断做出判断。

CT肺动脉造影是了解肺血管分布、解剖结构、血流灌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并及时进行治疗。诊断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断,间接征象为造影剂流动缓慢、局部低灌注、静脉回流延迟等。肺动脉造影的敏感性超过98%,特异性为90%~98%。

虽然CT肺动脉造影技术提高了肺血栓栓塞的检出率,但这也造成了过度诊断。在美国,CT肺动脉造影技术使肺血栓栓塞的检出率提高了80%,但这对于患者死亡率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CT肺血管造影使用率上升

60年代初,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检测被用于肺栓塞的诊断中,VQ检测在肺栓塞的无创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作为肺栓塞诊断的一线诊断手段。年,CT被用于肺栓塞的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by/10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