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周孕妇危在旦夕,医生切除近一米发黑肠

2024/10/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凌晨4点突发下腹部疼痛,还陆续出现了恶心、想吐、全身冰冷的感觉,甚至喝几口热水就吐出来了,这让怀孕8个月的三胎妈妈宋女士遭了不少罪。随着身体情况急转直下,宋女士被家人送至广东医科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就医。经诊断,宋女士罹患的是“孕期肠梗阻”,但对其治疗并不是易事,尤其是在如何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针对这一危急病例,该院紧急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为孕妈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最终选择对宋女士进行手术治疗。经术中发现,宋女士的肠道内大概有近1米长的肠管完全坏死了,经历了近5个小时手术,医生成功为宋女士切除了这些坏死肠管。记者今日了解到,在该院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如今宋女士已顺利康复出院。宋女士日前顺利出院突发:医院紧急收治日前,怀孕8个月的三胎妈妈宋女士凌晨4点突发下腹部疼痛。本以为过一会儿症状就能缓解,没想到直到7点,宋女士的症状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了恶心、想吐、全身冰冷的感觉,甚至喝几口热水就吐出来了。家人见状,马上把宋女士送至广东医科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就诊。但是,急诊产科医生听到宋女士对自己症状的描述后,第一时间怀疑宋女士有没有可能是先兆早产。但是,宋女士自怀孕以来,一直有按时进行产检,并未有发现异常情况,而且医生在对宋女士进行体查按压腹部时,宋女士并没有感觉到很剧烈的疼痛。在众多疑团之下,该名医生把宋女士收治入院,马上安排进行超声检查。由于宋女士的症状特殊,在住院期间,依然仍然呕吐频繁,这与一般孕周到32周的孕妇所发生的先兆早产表现不一样。比如,先兆早产的孕妇一般不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因此,该名医生高度怀疑宋女士有可能是合并急性胃肠炎。针对宋女士的情况,产科马上急请内科进行联合会诊。内科ICU负责人迅速来到宋女士床边,仔细询问了宋女士的情况后,他在与宋女士对话的细节中寻找到了“蛛丝马迹”。多学科联合诊疗中该负责人表示,宋女士当时全身渗透冷汗,皮肤冰冷,腹部疼痛位置非常确切,而且并不在肝区、脾区、剑突下。这些种种细节都预示着宋女士的情况非常紧急,除了怀疑为胃肠炎,严重的情况还可能会有妊娠期合并胰腺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先兆子痫甚至是腹主动脉瘤等,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严重危及母婴安全,必须紧急明确病因,逐一“排雷”。随即,该名内科ICU负责人立即指导产科医生完善相关的检查,排除了危及孕产妇常见的内科疾病,在对症处理后,仍不见宋女士的情况缓解。于是立即安排宋女士进行MR检查。与此同时,产科医生也同步向上级医生汇报,并紧急为宋女士进行腹部MR检查。下午2点,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院方介绍称,当时的结果图像显示,宋女士的左上腹部的小肠肠管内有明显的“液平面”——这是典型的“肠梗阻”表现,而且肠管有明显的水肿表现,接下来的结肠、直肠内均有较多的粪便,腹腔内及胸腔内已经出现了积液。显然,检查结果基本已经明确了一件事:宋女士罹患的是“孕期肠梗阻”。会诊:多学科“出谋划策”为孕妈制定治疗方案据院方介绍称,按照临床的规范治疗要求,肠梗阻治疗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而不管采取的是哪一种方式,前提是必须让宋女士的肠道减压。院方分析表示,如果保守治疗,需要宋女士禁食、禁水,每天只能用静脉输液的方式维持自己和宝宝的能量摄入,显然对于怀孕已有32周的孕妈妈来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而且,一旦发现保守治疗失败,也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如果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就需要紧急把胎儿先娩出,再进行手术治疗,但根据宋女士的现状,不能确定她是否存在假性肠梗阻的情况。此时,医生们陷入了两难境地。于是,该院内科ICU负责人把宋女士的情况上报至为危重孕产妇疾病控制中心、医务科,立即启动危重孕产妇全院多学科联合会诊。不到10分钟,产科、内科、外科、放射科、影像科、麻醉科主任全部集中,联合对宋女士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症状进行紧急讨论,讨论围绕宋女士是应该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在讨论中,医院外二科(胃肠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主要负责医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判断结合宋女士的主诉描述,他坚定地认为,宋女士的情况不能进行保守治疗,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可以立即进行腹腔镜下探查,根据具体的探查情况确定是否要转为腹部切口。同时,产科紧密配合,如果出现严重肠道问题,产科先紧急把胎儿分娩出来,再由外二科(胃肠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进行肠道治疗。方案定下以后,医护人员马上向宋女士的家属交代病情并取得手术同意。各科室立刻分头进行各种术前准备。宋女士在手术中救人:发现近一米发黑肠管手术5小时顺利切除手术开始了,手术室负责医生亲自为患者进行麻醉。随着医生将腹腔镜推移探入,恐怖的一幕出现了。腹腔镜下显示,宋女士的腹部小肠缺血、变紫黑色,腹腔内发现了较多量的血性积液,考虑宋女士很大可能为小肠坏死,需要立即处理,甚至还需要把一部分肠管切除。腹腔镜下的探查结果告诉院方,手术治疗的决定做对了。如果真的保守治疗,患者和胎儿可能都会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凶险异常。手术中,该院产科负责医生立即紧密配合,先进行剖宫产娩出了胎儿,胎儿娩出的那一刻,全场医护人员异常紧张,因为发现宝宝缺氧。此时,新生儿科医生立刻为宝宝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抢救,随着呼吸球囊送入新鲜氧气,宝宝的皮肤立即恢复红润,情况稍有好转。随后马上紧急送入新生儿科进行下一步救治。不仅如此,娩出胎儿后的宋女士,情况不容乐观。此时,该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也站上了手术台,一同为宋女士进行手术治疗。分娩胎儿后,宋女士腹腔内的视野更开阔,更利于外科医生仔细发现肠道内的问题。经术中仔细发现,宋女士的肠道内大概有近1米长的肠管完全坏死了,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明确问题后,手术紧张地进行着。幸运的是,经历了近5个小时,手术终于完成了。手术为宋女士切除了近90厘米的肠管。术后,宋女士立即被送入ICU进一步救治。在ICU内,宋女士的情况恢复得很快,第2天就转出了ICU,回到了外二科(胃肠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进行住院治疗。在外二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下,住院8天后,宋女士顺利康复出院。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儿科也传来好消息,宝宝经过治疗,情况良好。科普时间:宋女士缘何会发展到肠坏死?面对突发孕产事件时,对医务人员在心理素质及业务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考验。此次病例的救治成功,充分彰显了顺德医护团队在救治危急重症孕妇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抢救水平。而此次顺利让宋女士与“死神”赛跑,医院的学科的联合诊疗,果断决定进行手术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简称MDT)是指针对涉及多学科、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或症状,由来自三个及以上不同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会诊团队,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实现疑难病症“一站式”诊疗。在这一例危急重症病例上,多学科联合诊疗发挥了巨大作用。宋女士为什么会发生肠梗阻,又怎么会发展到肠坏死?外二科(胃肠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负责人指出,小肠扭转是一种严重的消化道系统疾病,是由肠管内部壁发生收缩并引起肠道侧壁变形而引起的。正常情况下,肠道内部有肌肉来保证肠道在运动时不发生变形,也就是肠壁保持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孕妇的肠道肌肉可能会变弱,导致肠道内部发生变形,出现肠扭转的情况。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发热、出汗和脉搏加快。此外,如果肠黏膜受到压迫,会导致肠坏死,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中毒或感染。内科负责医生补充指出,在宋女士的肠管上,有一个小肠麦克尔憩室,导致腹内疝,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出现血运障碍致肠管缺血坏死。“这种情况极少见,更多需要靠医生根据经验及专业判断,准确进行决断。”该负责人说。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通讯员:肖大为、黄妮娜、余冬平、黄欣英图/院方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霍泽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by/14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