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技middot例量middot
2021-5-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453.html
杨新光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院
神经内科介入专业治疗组
卒中中心神经内科介入组组长
自年开始从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一线工作,目前独立完成颅内外支架置入、急诊介入取栓等检查及治疗累积达余例,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收录3篇,曾获得第二届“介入之音”急诊取栓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中国神经介入青年医师手术大赛一等奖以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年会病例挑战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
?广州市医学会神经科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
?中国卒中学会国际介入培训学院青年导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卒中急诊学组成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缺血性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委员
当前无论是在急诊颈动脉串联闭塞取栓,还是在颈动脉慢性闭塞介入再通治疗时,关于在颅外段置入颈动脉支架方面,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选择闭环编织支架。
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闭环支架网孔面积较小、对斑块覆盖率高
2、闭环编织支架置入后更利于导引导管等器械通过以及顺利回收保护伞,便于后续操作
3、在管径相对小的血管腔内闭环编织支架可适当延伸拉长,单支架置入时对长段病变覆盖更有优势
曾有文献报道关于双层Wallstent技术(架中架)治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或夹层动脉瘤(主要利用双层支架重叠更进一步减少支架网孔面积、增加金属覆盖率),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病例是关于双层Wallstent(架中架)在颈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病例简介:
患者,中年男性,急性病程
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史
本次因“右侧肢体乏力件言语欠清1天余”来诊,入院诊断:“脑梗死”、“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
充分术前准备,2周后行双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同期支架置入术
术前头MR(DWI)、MRA以及灌注成像如下图所示:
DSA示:双侧颈内动脉颈段夹层动脉瘤
左颈动脉造影(如下图)
右颈动脉造影(如下图)
手术过程:
第一步:在颈动脉保护装置FilterWire3.5-5.5*cm保护下于右颈内动脉病变段血管置入颈动脉支架Wallstent7*40mm
支架半释放后并行适当“推挤”,在确定支架位置理想后完全释放支架
第一枚支架置入后造影示:夹层动脉瘤腔仍有造影剂充盈显影,故在第一枚支架内再置入第二枚支架Wallstent7*50mm(架中架),第二枚支架的头尾端超出第一枚支架各约5mm
第二枚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腔未再有造影剂充盈和显影
右侧颈内动脉双层闭环支架置入后支架形态
第二步:接着再处理左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选择于左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血管内置入一枚颈动脉支架Wallstent7*30(支架置入过程中根据经验适当进行“推挤”更利于支架贴壁)
术后复查造影显示:支架贴壁好,左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腔未再有造影剂充盈显影
观察等待10分钟后复查造影示:双颈动脉夹层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贴壁好、血流通畅、远端颅内血管分支显影充分。
术后双颈动脉支架重建图像如下图
支架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患者肢体活动可,无不适主诉,复查颈动脉彩超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支架内再狭窄,具体如下图
小结颈动脉夹层一般是指由于颈部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流入其管壁间形成壁间血肿,从而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而关于介入治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尽量封闭夹层假腔,重建血管内壁,而本例双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则是依据闭环编织支架Wallstent的性能,利用双层支架重叠(架中架)来减小支架网孔面积、增加金属覆盖率,从而封闭夹层动脉瘤腔、达到治愈的目的。另外此项操作相对简单、利于掌握,费用也相对较低!
以上病例纯属个人初步探索经验与大家分享,就个体典型病例随感而发,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推荐阅读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