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访谈丨面向基层普及理念探索发展
2022-5-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专家问诊百姓放心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6/5792166.html李晓强教授南京大医院
医学网
尊敬的李晓强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悉,“学无止静动悉秋毫--医院血管外科联盟年第四期学习班”于本周召开,能否请您谈谈医院血管外科联盟成立的背景意义,以及召开此次学习班对于血管外科医师培训方面有哪些影响?
李晓强教授
年底我从医院正式工作以后,医院血管外科以及江苏省血管外科的现状,医院血管外科联盟,一方面是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发展,达到共赢的目的;另一方面促进江苏及安徽地区血管外科的共同发展。
开展培训学习班,主要目的有如下几点:(1)希望通过学习班活动,医院血管外科的凝聚力,同时提高大家学术和技术水平;(2)通过学习班活动,也希望能够增强大家在公众场合下演讲的能力;(3)医院血管外科的品牌作用,进一步扩大在苏北地区辐射力,扩大在江苏及安徽地区的影响力;(4)提高苏北以及皖北地区血管外科医生对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
医院血管外科为主导,医院医生不仅就目前血管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概念进行讲解,也同步分享领域内新理念、新技术。学习班的每一期都进行了网络直播,方便广大医生了解血管外科目前发展,也能够有力的推动周边地区对血管外科技术的了解及掌握。经过一年多的普及,对江苏及安徽等区域起到了广泛的影响作用。
医学网
静脉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下肢。包括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病症。您从事临床诊疗多年,对疾病诊疗一定有着很深厚的造诣。能否请您分享下目前下肢静脉疾病的诊疗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李晓强教授
下肢静脉疾病在临床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一类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
第一方面: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当中,目前对于非血栓性髂静脉狭窄来说,治疗指针、治疗方法很好,支架治疗的中期及远期通畅还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对于血栓后综合征,目前,就第三版指南以及国际的指南来说,它的适应症很明确,但它仅限于某些情况,包括影像学的评估、临床症状体征的评估。但对于跨过超越指针以外的一些情况,例如:髂总髂外股总股浅长段闭塞,仅仅股深静脉通畅;股浅股深闭塞,大隐静脉通畅等这种情况,是否需要治疗,是否合适治疗,还有待深入探讨。
其次,对于PTS治疗的远期通畅率来讲,目前,仅仅使用球扩支架,支架植入以后,近期、中期效果还可以,但是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通畅率50%都不到。所以如何提高这类病人支架治疗的远期通畅率,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医生,都是需要长期不断探讨的一个过程。
另外,对于下腔静脉堵塞性疾病。很多病人因为下腔静脉堵塞而导致了一系列症状,比如:下肢静脉高压、下肢静脉曲张等等。到目前为止,在下腔静脉长段堵塞的情况下,打通堵塞的下腔静脉不容易;打通过以后,支架植入以后,要保持它的远期通畅率更不容易。所以这类病人治疗还有待长期探索。
第二方面:对于静脉倒流性疾病病人而言,如果是单纯性静脉曲张,不论是外科手术还是微创治疗,包括激光、射频等等方法,近期中期效果都是令人满意的。
近几年,硬化剂治疗也在逐步发展,但对于硬化剂治疗的指征、注射的剂量和部位、如何掌握分期治疗等,还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在年,我和王深明教授一起撰写了中国下肢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专家指导意见,明确了对于使用下肢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硬化剂的剂量、注射的部位,以及如何来分期治疗分步治疗等。
对于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等疾病,目前专家共识或者指南意见是,首先要做好浅静脉曲张,观察一段时间以后,看患者的症状体征是否改善,如果有明显改善,就不再需要做深静脉瓣膜手术。但国内很多地方的医生并没有按照这个方面来做,所以这也需要进一步规范的一个过程。
对于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来说,有两大类方法可以遵循:一是管腔外修复,一是管腔内修复。这两类手术中,有2/3的病人近期中期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有少数人效果不理想,尤其远端效果很难保证。所以对于这方面疾病的治疗方法也需要长期的探索,以找到能够维持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另外还有交通支瓣膜关闭不全,目前的治疗方法来说也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在外科手术当中,直接结扎或者破坏交通支等,但这些手术方法还是缺乏普及,很多医生都不理解这个概念,所以这方面诊疗手段还是需要进行普及和宣传。
医学网
您担任江苏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以来,在学会工作中在学会工作中一定付出了许多努力,能否请您和我们介绍下学会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在学会继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晓强教授
我担任江苏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以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组织召开了很多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江苏省血管外科事业快速、均衡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季度举办一次失败或误诊病例讨论会。讨论会每次集中在1-2个题目上,比如这次讲升主动脉疾病,下一次就讲下肢动脉疾病等。通过对这些病例的讨论,能够使广大医生了解临床实际操作或者诊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以提高对血管外科疑难病症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从年开始到至今为止,收获还是很大的。
第二、每四个月左右举办一次巡讲。目前来讲,江苏省血管外科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地方,在苏南地区(如南京、苏州等)血管外科发展非常好,但是苏北地区(如宿迁、连云港等)的发展相对薄弱。通过开展对血管外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等的讲解,来提高苏北区域血管外科领域的诊疗水平,促进江苏省血管外科领域的均衡发展。巡讲活动自开始以后,到目前7年多时间,在许多区域都已经开展了血管外科,有效的增加了江苏省血管外科的从业人员,从年的3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多人,并且这对于推进江苏血管外科的均衡发展有很大帮助。
第三、是常规开展的血管外科的学术会议。包括:1、江苏省血管外科年会,这是对于江苏省血管外科医生尤其是中青年医生发展的一个平台,对促进血管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2、在江苏的几家大的血管外科中心,每家单位都有自己独立承办或主办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医院的长江血管论坛等。既扩大了学科的影响,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也锻炼了学科队伍。
第四、每逢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如:CEC、南方会以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年会时,我们通过江苏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的平台和大会主办方积极沟通,尽可能多推选专家进行发言,这样对推广江苏省血管外科的发展也是有较大益处的。
医学网
您作为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日常工作及活动中,您肯定注入了大量心血,能否请您谈谈血管外科科室近年来在诊疗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未来有哪些计划?
李晓强教授
医院血管外科成立于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医教研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医疗方面:目前医院血管外科床位是62张,医生16人。科室有正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三位,硕士生导师三位,可以说师资力量非常雄厚。
二、临床方面:近些年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对常规诊断和治疗来说,我们已经开展得很好。那么对于一些血管外科的高新技术来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涉及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弓部病变三开窗等等,就弓部病变三开窗来讲,已经开展近30例手术。
对于涉及到腹腔内脏血管部位,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侧肾动脉疾病、胸腹主动脉瘤,这些手术来说,医院还是采用杂交手术或者外科手术治疗。但不论杂交手术,还是外科手术,创伤及风险都是非常高的,难度也是非常高,医院目前还无法开展。医院从年底开展对这类疾病的全腔内治疗,已经开展的开窗和分支支架技术治疗例数近70例。通过开展高难度的手术,一方面锻炼了队伍,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科的知名度。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方面,也开展的很好。包括各种穿刺技术、足背动脉逆穿,腘动脉逆穿等。另外在静脉闭塞性疾病方面,这两年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包括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肝静脉闭塞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和血栓后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三、科研方面:科室主要在复杂主动脉疾病和下肢DVT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每年都会有SCI论文发表,而且已经取得国家自然基金和江苏省科技厅重大课题等。
目前来说,复杂主动脉疾病的全腔内修复技术是当下科室核心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对于腹部四开窗技术,以及分支支架技术,还处于不断探索当中,也是科室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李晓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国际静脉联盟中国静脉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血管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会血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血管再生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编委,《中华普通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从事血管外科工作近30年,潜心血管外科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曾赴美国UCLA大学血管中心及德国Hannovei大学研修,对血管外科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复杂的胸腹主动脉瘤治疗上先后开展了“烟囱”、“开窗”、“三明治”、“单分支支架”等技术,积累了近千例病例;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方面,除了常规的手术及腔内治疗外,还开展了干细胞移植,斑块旋切、药物涂层球囊等技术,累计余例;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导管溶栓治疗,目前累计的单中心治疗病例居全国前列,在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面处于国内的前沿水平。以第一执笔人身份制定了我国第二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40余篇,中华核心共8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医学新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推荐阅读年第六期|(7-9月)重点会议抢先看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