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出血危害大,介入栓塞效果佳
2025/4/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出血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由于肿瘤组织对于周边血管的侵蚀破坏所致,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此类出血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随着出血量不断增多,患者多伴随贫血,甚至因失血导致休克、短期内出现全身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同时反复出血对患者本身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泛滥。综上可见肿瘤出血对于患者而言危害极大,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救治了吗?
近年来血管内介入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介入止血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精确性、疗效确切显著等优势,同时肿瘤出血血管多伴随肿瘤组织的供血,在血管栓塞止血的同时对肿瘤供血血管的栓塞可致局部肿瘤组织坏死、对控制肿瘤进展起到积极作用,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正因为介入栓塞技术显效快速、微创、精准及病人耐受度好等特点,目前在肿瘤出血的救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介入止血又称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是指在X线引导下行血管造影并将导管插入出血血管内,注入栓塞物质,封堵出血部位的动脉,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介入栓塞止血在出血性病变的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肿瘤性出血只是其中一部分。
健康科普知识:
1、创伤/肿瘤导致的器官破裂出血:大部分由肿瘤或者外伤导致的器官破裂出血依然适用于介入治疗。如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及骨盆在受到外力打击时常发生挫、裂伤或出血时,通过介入止血可有效降低外科手术的概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2、支气管咯血:很多疾病均可导致咯血,严重时咯出的血液阻塞呼吸道可造成室息死亡。介入治疗咯血原理同上,适用于不能或者不愿手术的咯血患者,效果较好。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咯血患者,及时的介入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
3、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止血分为对症止血和对因止血,不但可以堵塞出血血管,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情况引起的出血还可以直接从病因上解
决出血问题。
4、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时必须切除子宫方能止血。而通过导管快速找到出血动脉并进行封堵,疗效确切,更能避免子宫切除对患者身体、心理造成的双重影响。
预防性止血治疗:
除了能止血治疗,介入栓塞术亦能减少局部血供,降低下一步治疗出血的风险,从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1、对于血供丰富的病变部位(肿瘤),外科手术前可先行介入栓塞,减少手术部位血供,降低术中大出血的风险;
2、产科:对于因胎儿有疾病准备引产的中期妊娠的患者,若合并有大出血高危因素,如完全性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疤痕妊娠等,可先行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如果合并其他侧支血管参与供血,可以一并行栓塞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大出血的风险,降低子宫切除风险,让患者更加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