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弹簧圈栓塞眼动脉段动脉瘤
2021-2-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ToImproveSometimes,ToCommunicateOften,ToSummarizeAlways作者:张辉*葛慧剑张义森宋立刚刘爱华缪中荣
医院
*医院
病史汇报:
患者女,62岁
主诉: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1-07体检时行头颅CTA发现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无头痛头晕,无肢体活动障碍等伴随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一般查体、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心肺腹阴性,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心电图:未见异常。
胸片: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CTA(.11.07)
DSA(.12.27)
术前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C6)
手术方案:
单纯弹簧圈栓塞术
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
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n
手术风险:
1.动脉破裂出血
2.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3.脑梗塞
4.入路血管损伤
手术过程:
患者今日全麻下、多参数监护仪监测下行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经右侧颈内动脉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全麻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置入6F动脉鞘。黑泥鳅导丝带领6F导引导管(Codman6FMPD)行脑动脉造影,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黑泥鳅导丝带领导引导管(Codman6FMPD)到达右侧颈内动脉岩段。微导丝(ASAHI0.in*cm)带领弹簧圈微导管(Headway17)到达右侧眼动脉动脉段动脉瘤内,退出微导丝。经弹簧圈微导管依次填入弹簧圈数枚,间断造影确保右侧颈内动脉及远端血流通畅。右侧颈内动脉造影确认:右侧眼动脉段动脉瘤致密填塞,载瘤动脉通畅。术后患者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呼唤应答,对答切题,言语清楚,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安返病房,予以支持治疗。
微导管到达动脉瘤内
经微导管填入弹簧圈数枚
术后造影(动脉瘤致密栓塞,载瘤动脉通畅)
术后思考: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目前,颈内动脉动脉瘤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局部血管长期受刺激、血黏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有关,由于该部位动脉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开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已成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本例患者动脉瘤位于眼动脉段背侧,为窄颈动脉,故选择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术中动脉瘤致密填塞。
作者简介
刘爱华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北京市人才培养“登峰团队”负责人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外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青科协生物医药常务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与脑血管畸形等微创介入治疗,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物,脑血管病先后获省部级奖7项,先后承担国自然、科技部等课题1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篇(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63篇),已获发明国家专利6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5名。
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
ToComfortAlways.
欢迎感兴趣阅读天坛介入笔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