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如何区分下肢动脉栓塞和下肢深静脉
2021-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什么是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急性下肢缺血最常见的情况。下肢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下肢血供突然减少,而导致的血管急症,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常由于各种栓子随着血流冲入并停留在口径与栓子大小相似的管腔内,造成血流阻塞所致。特点是,起病急,病史短,症状明显,发展迅速,预后严重,不仅会导致下肢缺血坏死,还能导致休克及死亡,是一种外科急症,需要尽快诊断和治疗。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有什么临床表现?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会导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表现,表现为“6P”征。
1.疼痛(pain):严重而不能缓解,甚至轻微的体位改变就可导致剧烈的疼痛;
2.无脉(pulseless-ness):栓塞或者动脉痉挛,导致病变远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苍白(pallor):缺血肢体呈苍白色,随着病情发展,出现皮肤发绀、花斑,如不及时治疗将发黑、坏疽;
4.麻木(paresthesia):感觉神经缺血出现肢体麻木,麻木有些时候会掩盖疼痛症状;
5.皮温变化(polikilothermia):肢体因供血不足而致皮温降低。
6.运动障碍(paralysis):运动神经缺血和肌肉缺血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是病情恶化的标志,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提示肌肉与神经缺血不可逆,肢体即将发生坏疽;
什么是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常并发肺动脉栓塞或猝死。肢体肿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肿胀严重时,皮肤甚至可出现水疱。肿胀之后虽有可能缓慢减轻,但由于静脉瓣膜功能已被破坏,患肢静脉压仍较高,常遗留肢体肿胀的血栓后遗症。
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有什么临床表现?
1.患肢肿胀: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
2.疼痛和压痛: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
3.浅静脉曲张: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4.股青肿: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PhlegmasiaCeruleaDolens)。
5.股白肿: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合并感染时,刺激动脉持续痉挛,可见全肢体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网状的小静脉扩张,称为疼痛性股白肿(PhlegmasiaAlbaDolens)。
本文由编辑整理发布,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