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不退缩,妙手仁心巧ldquo

2021-3-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年4月11日晚上,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48岁女性,因剧烈头痛伴呕吐入院。急诊查颅脑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CTA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可能”。

△患者颅脑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再次出血风险很高。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再破裂出血的高发时段为首次出血后2~12h,24h内再出血的发生率为4%~13.6%。实际上,超过1/3的再出血发生在首次出血3h内,近半数发生在症状出现后的6h以内,且再出血发生时间越早,其预后越差。动脉瘤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病情重、未能得到早期治疗、入院时即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意识状态改变、先兆头痛(超过1h的严重头痛,但未诊断出aSAH),动脉瘤体积较大和收缩压>mmHg等再次出血会危及患者生命,需要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并进一步治疗。颅内动脉瘤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随时有再破裂的可能。疫情当下,生命重要,疫情防控更不能忽视。

许赞峰副主任医师请示神经外科脑外科病区主任张永东,开辟绿色通道,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应急预案。患者无疫区居留史,未接触确诊及疑似新冠肺炎病人。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核酸检测结果未归。请示医务科及院领导后,行核酸抗体检测,积极准备手术。

检验科快速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抗体测定,初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在介入室的积极配合下,患者终于进入了介入手术室。

陈刚主治医师给患者在局麻下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患者系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脑血管DSA提示前交通动脉瘤

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后,决定给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在麻醉科医生的全力配合下,神经外科脑外科介入治疗团队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手术顺利,达到致密填塞,载瘤动脉通畅。

△手术过程顺利,动脉瘤栓塞致密,载瘤动脉通畅

手术结束已是凌晨2点,大家脱下厚重的铅衣依然全身湿透。虽然辛苦,但是看到患者转危为安,顺利给患者拆除了“颅内不定时炸弹”动脉瘤,心里的充满了成就感。

动脉瘤栓塞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后续的治疗也是关键。经过控制脑血管痉挛、调控血压,血性脑脊液置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治疗,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术后患者肢体活动自如,思维清晰,语言流利。恢复如初,无任何后遗症发生,我们也倍感欣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颅内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最常见的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二次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引起视力障碍。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作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医疗技术之一。以其微创、安全、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与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一起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神经外科脑外科病区自年来开展了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成功的为多例患者进行了微创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能常规开展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动脉狭窄支架成型、颅内脑动脉瘤弹簧圈填塞,动静脉畸形栓塞等神经介入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于中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之下,除了数万新冠肺炎患者外,尚有许多危重病患亟待救治。我们医务人员有人奋战抗疫一线,有人坚守本职岗位,筑成另一道护佑生命的防线。疫情面前,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勇敢的白衣战士,扛起“救死扶伤”的职责,践行着初心与使命,希望的春风正吹拂着大地,我们坚信春暖必定花开,疫情必将过去;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End

来源/陈刚

编辑/李政

审核/张永东赵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y/11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