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中的

2022-3-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www.csxsl.com/m/

本文原载于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6(02):-.DOI:10./cma.j.issn.-..02.

颅内血管瘤是由于先天血管发育畸形或后天由于血压血流改变,以及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内血管管壁出现病理性的损伤,常因瘤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早期病死率高达40%,并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发生再次出血死亡[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介入栓塞术由于其疗效佳,创伤小,在临床应用愈加广泛[2]。但其具有一定风险,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也越发重要。健康教育路径是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某一类疾病患者制订的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图或表格[3]。其在临床护理中,更规范地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促进了护理工作的标准化,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以及效率。本研究对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年8月—年3月收住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且行支架辅助栓塞术患者80例。纳入标准:(1)符合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且经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技术确诊;(2)均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3)具有正常阅读沟通能力;(4)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3)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1例,女29例;年龄(51.83±9.01)岁,38~70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2.45±8.63)岁,32~69岁。对照组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下26例,大专以上14例;观察组:高中、中专以下28例,大专以上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二)方法

1.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为入院时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及当患者及家属有问题时给予解释。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径表由本科室经培训且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共同制订,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每日根据路径表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手术知识、饮食护理、手术并发症、康复知识等健康教育。(1)入院当天至手术前1d。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医疗环境,告知责任医生、护士及护士长姓名,建立宣教卡:卧床、术前检查、DSA注意事项、颅内动脉瘤知识手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对一讲解健康教育资料)。(2)术前1d至送手术时术前宣教卡。术前用药及术前准备:麻醉相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y/13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