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修心是什么为什么儒释道三家

2024/1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在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都是讲“修心”的,那什么是心呢?心真的只是我们人体的供血器官吗?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心只是我们人体供血的泵,它只是不断地向身体各处输送血液和能量。但在古人看来,心是会思考的。

在孟子看来,眼睛和耳朵是可以感知外部的事物的,它可以看、可以听,但是不能思考,因为不能思考所以容易受到蒙蔽。但心不一样,心是主思考的器官,人通过心的思考就会有所收获,如果心不思考,人就不会得到升华。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心是不会思考的,真正会思考的是人的大脑,但大脑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脑”,脑是“月”字旁,证明它是人身体的器官。

我们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是人身体上的器官,几乎都是带“月”字旁的,比如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大肠、膀胱,这些器官当中除了心之外,剩下的都在“月”旁,证明它们都是血肉之躯。

但心不是,心很特殊,它的特殊不但体现在造字上,在造字上它不带月字旁。

同样在对应的情感上它也很特殊,在之前我们讲了五脏和七情的对应关系,其中肝对应的是惊和怒,惊和怒一个是竖心旁,一个是心字底。

肺对应着忧和悲,忧和悲一个是竖心旁,一个是心字底。

此外脾对应着思,肾对应着恐,这两个字都是心字底。

但心很特殊心对应着七情当中的“喜”,喜既不是心字旁,也不是心字底,我们常说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如果心只是一个供血的器官,那么它只有跳动的快慢之分,而没有善恶、美丑是非之分。

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所说的心,其实是心脑的结合体,它既有泵血的功能,又有思考的能力,血液的流动循环分为动脉和静脉,它有上升和下降,膨胀和收缩,这很像自然界当中的日升月落和元气的膨胀和收缩。

在古人的世界观中,天地之间存在着一棵无形的大树,太阳引导着先天元气,围绕着大树做圆周运动。先天元气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它形成了两条龙,这两条龙一个属水一个属火,它们追逐着太阳,太阳是一个大火球,于是就形成了二龙戏珠的形象。如果我们将其中的一条龙变成凤,就变成了龙凤呈祥。

龙凤是天地的双睛,它们一左一右站在树的两旁,将这个形象抽象出来,就是我们在字体中常用的“忄”旁。

太阳从山谷中飞起,在脱离地平面之后,它会有3种状态,一个是左面的升起状态,一个是右面的下降状态,还有一个是在天空中飞翔的状态,太阳的这3种状态,与一个向下凹的山谷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心字。

所以心字与肉体无关,它是天空中飞翔的太阳。太阳是天地之心,古人在太阳身上悟出了很多道理,比如它执着如一,它能升能降,它总是无私的播撒它的仁爱。

心上面的3点是太阳的三种状态,俗称三阳开泰。

太阳升起来总会让人心情愉悦,所以心在“七情”当中对应着喜。

——藏甲——

儒释道为何都讲修心?什么是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d/15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