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延髓梗死的预

2019-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S)再出血率高,最常见于4小时内,预后差。介入栓塞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是防止再出血的最可靠的选择,然而这一治疗过程存在延髓梗死的风险,并且这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群马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MasanoriAihara教授根据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VADAs患者的性别、年龄、VADAS的解剖位置、栓塞的位置、栓塞的长度、VA残留的长度来分析延髓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在年7月的《JournalofNeurosurgery》上。

该研究纳入医院接介入栓塞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S)的患者,根据夹层动脉瘤与PICA的位置关系,将VADAs分为5种类型:PICA近端型、PICA远端型、累及PICA段型、AICA-PICA共干型和PICA的颅外起源型。介入治疗后根据栓塞的位置、PICA的位置以及椎动脉的血流,将VADAS分为近端VA栓塞组、远端VA栓塞组和VA主干栓塞组。根据弥散加权MRI表现以及临床症状诊断判断是否存在延髓梗死。研究发现,30例患者发生延髓梗死,7例患者为延髓后外侧梗死和3例患者为延髓前内侧梗死。在远端VA栓塞组中,47例患者中有3例(6%)发生延髓梗死,近端VA栓塞组中19例患者中有10例(53%),VA主干栓塞组中有34例患者中有17例(50%)。梗死组的栓塞长度明显长于非梗死组,但3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栓塞长度与VA残端的长度之和是近端VA栓塞组延髓梗死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表明,介入栓塞治疗后延隨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是栓塞的长度,而是VADAS的解剖位置。远端VA栓塞组的延隨梗死风险较低,但症状严重。保留脊髓前动脉的可以降低延髓梗死的风险。近端VA栓塞组的延髓梗死风险较高,但症状轻微。介入栓塞长度较短可能会降低并发症,但不能预防延髓梗死,因为栓塞的长度取决于PICA的解剖位置而不是取决于栓塞的技术。对于存在严重缺血性并发症高风险的VADAS破裂患者(如对侧VA发育不全或累及PICA或脊髓前动脉不适合栓塞的患者)以及未破裂患者,应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医院张颖影组稿、苏医院神经外科钱伟编译,上海长海方亦斌副教授审校,《神经介入资讯》主编、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

长按







































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d/9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