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4DSA设备的构成

2021-3-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一、X线高压发生器装置

DSA设备中需要使用能产生高千伏、短脉冲、输出稳定的高压发生器。采用逆变器方式的X线高压发生装置已被广泛使用。

其工作原理:将50Hz的工频电流经整流、滤波后变换为直流电;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为几万赫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送至高压变压器初级逆变器方式中,高频交流电频率越高则高压脉动率越小,X线有效能量越高。

DSA设备中X线高压发生装置需具备的性能包括:X线输出稳定、输出功率大于80kW、短时间内能多次曝光、能长时间连续摄影、X线控制精度高、具备脉冲透视功能、透视和电影摄影时有稳定的自动曝光装置。现在X线控制器不仅能控制管电压、管电流和摄影时间等曝光参数,同时也将遮线器、滤过补偿一体化组合控制。

二、影像增强器

1.影像增强器:是将探测到的X线转换成光学图像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X线信息影像转换成可见影像,并将其影像亮度增强数千倍。

2.影像增强器基本结构:由输入屏、光电面、电子透镜、输出屏和管套组成。输入屏作用是将接收到的X线转换为光学影像。光电面作用是将输入屏荧光面发出的荧光转换成光电子。输出屏作用是将光电子能量转换为可见光。影像增强器具有影像转换功能和图像增强功能。

3.影像转换功能工作原理:输入屏把接收到的X线影像转换为荧光影像,继而由光电面将荧光影像转换为光电子像,光电子在电子透镜加速、聚焦后在输出屏形成缩小并被增强了的光学影像。

4.影像增强器的图像增强包括缩小增益和能量增益。缩小增益是把输入屏上大面积增强的亮度聚焦在输出屏上的小面积上,使亮度得到提高;能量增益是通过增加光量子动能,使光量子撞击输出屏时能激发出更多光子。影像增强器的总增益等于缩小增益和能量增益的乘积,总增益一般10^3~10^4。

三、TV摄像机

摄像机的作用是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子信号。功能大致分为记录影像、阅读影像和擦去影像。

四、导管床与机架

DSA装置的应具备的条件:机架倾斜时不影响术者操作,并且从各个方向操作导管时均不受机架干扰。机架具有按预设角度自动复位功能。影像增强器继X线准直器窗口没有安全保护传感器,当发生位置冲突时能自动安全地停止机械运作。摄影过程中,术者能按无菌要求操作机架。电缆表面有覆盖物,方便清理。双向摄影装置的机架之间有机械数字防撞传感器,能避免发生碰撞。

五、高压注射器

1.现在采用的是微机控制电动高压注射器,它与普通电动式高压注射器相比,控制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定、更安全可靠,操作运用更方便。高压注射器由注射头、主控操作面板、多向移动臀及移动支架组成。电加热器:使药液温度保持在37℃。

2.高压注射器参数设置及其临床应用:血管造影中,对比剂注射的流率、剂量及注射压力需根据血管的直径、走向、扭曲度、受检血管范围而定,同时受对比剂浓度、对比温度、导管尺寸、导管的类型等相关因素影响。

(1)注射流率设定:对比剂流率的选择依据导管先端所在的靶血管的血流速度,一般流率应等于或略小于其血流速度;一般以ml/s表示。如流率过低,对比剂将被血液较多稀释;流率过大,将增加血管内压力,有血管破裂的危险。另外,在选择对比剂流率时考虑血管病变性质,如广泛夹层动脉瘤、室壁瘤或出血等病例,采用较低的对比剂流率为宜。对比剂流率大小与导管的半径4次方成正比、与导管长度成反比。导管半径的微小变化将会引起对比剂流率的显著变化。

(2)注射剂量设定:IV-DSA每次采集所需对比剂剂量较大、浓度较高,需40~50ml,浓度采用76%或-mg/mgI/ml;IA-DSA每次所需对比剂剂量较IV-DSA低,显影所需对比剂最低含碘量与血管直径成反比。而检查直径小的血管时,增加对比剂浓度及剂量将改善血管的显示。

(3)注射压力设定:注射速度快,所需压力大。药物浓度越高,所需压力越大。25℃温度比30℃温度所需压力要大。导管越长或越细,产生的阻力越大,所需的压力也就越大。

(4)注射时机设定:如果上升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导管顶端从靶血管脱出或损伤血管,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及对比剂外溢,如果上升速度太慢,则造成对比剂在到达靶血管前被血液稀释,降低血管显影质量。上升时间一般设定在0.5s较合适。

此外,DSA的装置还有X线管、自动曝光控制、数字脉冲透视、TV显示器、准直器、附加滤过、平板探测器等。

前文链接

S.1X线摄影质量控制

S.2放射卫生防护

S.3医用激光打印机

S.4医用激光打印胶片

S.5激光热成像

S.6直热式热敏成像

S.7乳腺组成

S.8乳腺相关病史及相关检查

S.9乳腺癌

S.10乳腺X线检查

S.11X线的发现、产生及原理

S.12X线的本质、特性

S.13X线强度、X线质的表示方法

S.14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S.15X线的吸收与衰减

S.16X线照片信息的形成

S.17乳腺Ⅹ线摄影的产生及发展

S.18乳腺Ⅹ线摄影系统的构成

S.19数字乳腺Ⅹ线摄影

S.20乳腺X线摄影体位设计

S.21CT的产生及特点

S.22CT的发展—上

S.23CT的发展—下

S.24CT的结构--上

S.25CT的结构--下

S.26CT成像原理——上

S.27CT成像原理--下

S.28螺旋CT

S.29CT成像质量控制

S.30CT成像的伪影、安全

S.31CT质量控制基本内容的测试方法—上

S.43磁共振成像系统组成

S.63DSA概述

CT上岗证试题1

CT上岗证试题2

CT上岗证试题3

CT上岗证试题4

CT上岗证试题5

CT上岗证试题6

CT上岗证试题7

CT上岗证试题8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l/11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