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021-3-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随着冬季的来临,一些老年人开始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疼,甚至走路一瘸一拐,许多人往往认为是受凉了,“老寒腿”发作了。可是这“老寒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就是每年随着气温下降而发作或加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外科的专家提醒,医院检查治疗。一、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体的动脉好比一个输油管道,动脉血每时每刻在动脉中流动,就好比人体内的原油,心脏就像一个油泵,通过不同管道将能量源源不断输送至各组织器官,通向下肢的管道主要包括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小腿的动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血管外科范畴,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例有逐年增多趋势。中国目前大约有万患者,估计每年还会继续增加约60万人。本病在欧美国家更为多见,据文献报告,70岁以下人群为3-10%,70岁以上人群为15-20%。该病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多在老龄人群中发病。三、什么原因容易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饮食结构不够健康,嗜好甜食,偏好高饱和脂肪食物如红肉,过多摄入食盐,缺少运动,体重超标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疾病。而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四大杀手。糖尿病可以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3-5倍,而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变往往比其它患者要严重的多。吸烟是公认的人类健康杀手,同样吸烟也可以造成动脉收缩,促使动脉狭窄,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加重肢体缺血,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血管损伤,容易形成斑块造成狭窄。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容易发生血管狭窄,导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环境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寒冷、潮湿的环境容易发病,所以北方的发病率较高,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因此,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经常在冬天出现症状恶化。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抽筋”,由于这些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与其他病混淆,所以常会被病人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或是腰椎病,误诊误治,延误了自己的病情。因此要提醒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的病人,医院的血管外科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确诊。

如果病变继续发展,就会出现跛行症状。医生把这种疾病引起的跛行称为“间歇性跛行”,特点是在行走约数百米至数十米后,出现下肢疼痛,通常表现为小腿肌肉的酸痛,也可以是下肢其它部位的疼痛,患者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缓解,可再继续行走,继续活动疼痛可以反复出现。随着病变的加重,出现疼痛的距离越来越短,从几百米到最后的十几米,甚至几米,需及时治疗。如果出现跛行症状仍没有诊治,病变继续恶化,就会出现“静息痛”,患者即使在不运动的时候仍然会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更重,使得患者寝食难安,精神紧张。这个阶段患者必须赶紧积极治疗,否则就会进入疾病晚期。进入晚期后,脚上即使破了一点也非常不容易愈合,下肢逐渐出现坏死,最终只能截去坏死肢体,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五、腿疼都是得了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吗?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跛行、腿痛患者都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腰椎疾病可以导致腿痛、跛行。腰椎疾病的疼痛为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的放射痛,通常坐下或者蹲下休息可缓解症状。另外,骨质疏松、关节炎都可以表现为下肢疼痛。所以老年人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肢体疼痛时要进行血管方面的检查,以免误诊。生活中存在着一种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静脉曲张、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诸多血管外科疾病统称为“脉管炎”的现象,这也是一个误区。其实“脉管炎”是血管外科疾病中的一种,全称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有吸烟史的青壮年男性。“脉管炎”在症状上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并非同一疾病,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医院的血管外科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危险吗?许多老百姓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老寒腿”,挺常见的,穿暖和点,或者在小诊所抓点药,开点止痛片,贴个膏药,熬过这个冬天就没事了。但是,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发展可以看出,这个疾病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医院诊治,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截肢甚至死亡的危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了解这种疾病的危险性:所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年的死亡率为10-15%,“间歇性跛行”患者5年死亡率为30%,而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的重症患者,其5年死亡率高达70%,重症患者1年的截肢率达30%。七、怎样知道得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此危险,一定要尽早就医。然而,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不够典型,患者一定不要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这样一方面会延误病情,另外滥用药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病人应该到有血医院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确诊。比如动脉压力测定、下肢动脉彩超、CTA、核磁共振(MRI)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肢体动脉狭窄与闭塞。必要时医生还会建议行动脉造影检查,向血管内注入在放射线下显影的造影剂,利用X线准确的显示血管内病变的位置和程度。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经诊断,就要尽早开始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治疗包括一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血管外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戒烟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继续加重;合理安排膳食,多食用低盐、低糖、高纤维素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如豆类水果、蔬菜等;进行适当的步行锻炼,坚持每日数次散步60min,可增加患肢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对行走困难的患者介绍一种运动方法,即患肢抬高1-2min、下垂2-3min、平卧2-3min,足部旋转,屈伸,反复锻炼20-30min;注意足部护理,保暖,避免肢体受伤。一般治疗还包括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诱发下肢动脉硬化的疾病。除了按时服用降糖药、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外,对于跛行症状较重的患者,血管外科医师还会给患者开一些扩张动脉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的药物,必要时开一些止痛药,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肢体缺血、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一部分重病患者,如严重跛行影响生活质量,出现“静息痛”,甚至肢体溃疡坏疽的患者需要采取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腔内治疗也被称为介入手术,是指选择人体相对表浅没有病变的血管,如大腿根部的动脉、肘部的动脉等,用特殊的穿刺针穿一个小眼,从这个穿刺眼放入一些特殊的导丝和导管,在X线的监视下,到达病变血管,最先进的治疗方式是通过特殊的斑块切除导管切除堵塞血管的斑块,以及防止再狭窄的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扩张治疗,此外,对于较粗的血管,如主动脉和髂动脉,传统的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仍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腔内治疗不是开刀,治疗后只在人体上留下一个穿刺的针眼,对血管以外的任何组织都不造成伤害,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但腔内治疗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患者,有些病变更加严重的患者仍然需要开刀手术,疏通狭窄的部位,有时需使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搭桥”,将血液通过新建的“桥”重新输送到病变远端的血管。无论是腔内治疗还是开刀手术,手术后,依然需要药物治疗,药物起到巩固术后疗效、延缓疾病复发的作用。九、怎样才能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预防为本,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极大的降低发病的危险性:(1)戒烟;(2)低盐、低脂肪、低糖的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3)适当的健身锻炼可以控制体重,等于经常让血管做体操,可以增强弹性,防止老化;(4)善于调整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压抑;(5)注意保暖,但不可用暖水袋暖脚或热水泡脚,部分患者可能因皮肤感觉减退、对热不敏感而发生烫伤。医院行正规全面的身体检查,能够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诱发因素。当发现自己患有这些疾病时,就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血压、降血糖或降血脂的药物,避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易患因素。

最后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下肢不适,既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乱投医,尽快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否则,本来通过保守治疗或是简单的手术方案就能改善症状、稳定病情的早期下肢动脉硬化,就会发展为严重的“静息痛”甚至溃疡坏疽,此时再治疗不仅增加了治疗花费,而且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病例介绍:病例一:女性患者,66岁,右足发凉伴麻木1年,间歇性跛行6月,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发展至行走约50米即出现跛行,既往高血压病史30年。就诊我院血管外科,检查发现右侧股浅动脉中下段近乎闭塞。住院后行“右股浅动脉斑块切除、药物球囊扩张术”。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点评:该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症状典型,检查显示患者病变动脉虽然闭塞,但仍适于微创治疗,结果病变动脉开通成功,切除了堵塞血管的斑块,也无需置入支架,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病例二:男性患者,52岁,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右下肢加重半月,行走距离减少至50米,右足趾间形成溃疡,静息痛明显,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史20年,吸烟30年。就诊我院血管外科,检查发现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右小腿三支动脉节段闭塞。住院后行右侧股浅动脉药物球囊扩张、右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患者右足疼痛明显好转,右足趾间溃疡愈合。点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症病变往往更加严重,且小腿动脉多易受累,一旦发生溃疡,截肢率很高,过去对小腿动脉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近年出现了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用一种专为膝下动脉设计的球囊对小腿动脉进行扩张,这种球囊细长而柔顺,极大的提高了肢体救治率。病例三:男性患者,66岁,右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症状逐渐加重,1月前出现右足趾发黑,步行约3-5米后疼痛即明显加重,静息痛明显,仍未予诊治,发黑范围扩大,发展至右足坏疽,患者病情危重,近2周无法入睡,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吸烟30年。就诊我院血管外科,检查发现双下肢动脉硬化,右髂总动脉、右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胫前、胫后动脉闭塞。住院后行髂股动脉闭塞血管微创治疗,右小腿截肢术。术后患者疼痛缓解,身体状况明显改善,截肢伤口愈合顺利,并安装义肢,可下地行走。点评:由于治疗不及时,该患者病情已发展至终末期,肢体出现坏疽,截肢不可避免,由于这些患者的肢体缺血严重,但降低截肢平面对于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很重要,因此,仍需采取必要的腔内或搭桥手术,最终把截肢平面由大腿降至小腿,顺利安装了义肢,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活动能力。该患者经过及时救治,挽救了生命,截肢伤口也顺利愈合。

张童副主任医师,年由中医院医院血管外科,兼任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外科协会会员,中国微循环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下肢动脉专家委员会委员。医院以来,担任下肢动脉专业组组长,为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带来了先进的治疗理念,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技术水平,开展了包括药涂球囊、血栓抽吸、斑块旋切清道夫、整体治疗方案在内的多项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科主任吴巍巍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兼医院品管中心主任、医院血管外科名誉主任。医院调入医院创建血管外科,同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下肢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副组长、静脉曲张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青委会主任委员,擅长处理各种疑难血管疾病,特别是疑难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在国内率先开展下肢动脉微创斑块清除、下肢动脉药物球囊扩张、静脉血栓抽吸、静脉曲张射频手术,年获得“首都优秀青年医生”称号,科研课题“主动脉疾病治疗”分别获得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年“华夏医学科技奖”。

北京医院是医院,也是北京市属医院。血管外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正式组建于年11月。医院血管外科吴巍巍教授领衔,担任科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医院血管外科教研室主任刘昌伟教授担任名誉主任。科室现有在职医师10人,兼职医师1人,个案管理师及医师助理3人,医师队伍均为博士,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师分别来自医院、医院、中医院,血管疾病诊治经验丰富。护理团队医院学习及工作经历,临床护理经验丰富。

  血管外科注重通过教学与科研推动临床工作,获得多项国自然等科研基金的研究资助。同时擅长现代微创介入手术和经典传统开放手术,是京北地区最大的血管外科之一。

年10月,血管外科成为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北京市VTE防治联盟成员单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l/11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