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阴学说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之四白塞
2016-12-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续上期)
白塞氏病
有医者据《金匮要略》狐惑病之“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等记载,认为应属于中医狐惑病,但无皮肤症状之描述。《外科金鉴》描写“青腿牙疳”之证为:牙龈腮部疳腐,两腿大小不一之紫黑云片等,与本病更为相近。本病的特点有皮肤发疹,结节红斑;口腔、阴部黏膜破溃;眼睛病变,视力模糊等。但本病皮肤粘膜眼睛等处病变,可以全部出现,也可轮流出现。少农先生认为,病久难愈,其气必虚;小腿结节红斑、黏膜溃烂属于阴虚火旺;位在下部为夹湿,故而对本病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清热理湿为主。
黄芪30党参15首乌10
北沙参15知母9元参9
川柏9银花12丹皮9
土茯苓20
魏某某,女,37岁。患本病3年,经中、西药治疗3个来月,病情未见减轻,遂来求治于少农先生。经服上方治疗2个月后,小腿结节红斑消退,口腔黏膜疳疮收口痛除。初诊时阴唇黏膜溃腐范围较大,后也相继腐脱新生,疮口缩小,逐渐收敛。
颈动脉瘤
颈动脉瘤属血管瘤之一,中医属“血瘤”范畴。一般认为此病为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瘀凝脉络所致,但用相应治则治疗,疗效不够理想。少农先生以气阴学说为指导,结合顽固病属毒的理念,采用益气养阴攻毒之法治疗,疗效有所提高。
黄芪30党参15杞子12
龟板12麦冬15北沙参15
夏枯草15制香附12土茯苓30
蜀羊泉30土木鳖3(去壳切片)
吴某某,男,35岁。患颈医院血管专科两度住院手术,不久又反复。欲行第三次手术,患者拒绝,转求诸中医。当时左颈动脉瘤块约10×px大小,动脉搏动亢进,稍有痠痛,神疲肢软,时有头晕,脉细小带弦,苔薄。用上方治疗一年后,肿块缩小,精神振作。
综上所述,气阴学说在皮肤科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益气养阴法对多种皮肤病、外科病有较好疗效。少农先生还拟就“益气养阴汤”,方药如下,供同道参考:
黄芪40党参20大生地12首乌12
北沙参20麦冬15紫草9丹皮9
地骨皮30当归9白芍12
————摘编自夏少农著《中医外科心得》
(本系列连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