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标题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更正为
2017-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破裂后形成的搏动性血肿,以后血肿周围纤维包裹成为与动脉腔相通的搏动性肿块。由于没有真正的血管壁结构,仅为血肿机化形成瘤壁,其一旦形成即随着反复破裂出血或感染而进行性增大,如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常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医院:医院
医生:刘天助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19岁。
主诉
车祸致颅脑外伤2周余,突发鼻腔大出血半小时。
现病史
患者于-07-03发生车祸,当时出现意识丧失,头部流血,医院转送我院治疗,入诊断为:1.重型颅脑损伤: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额叶挫裂伤;颅面部多发骨折;右侧颅面部头皮血肿2.双肺挫伤,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半小时前患者突发鼻腔大出血量约ml。
既往史
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
T:36℃,P:次/分,R:34次/分,BP:69/43mmHg,贫血貌,神志清,烦躁,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眉弓部可见一长约3cm的伤口,右侧眼角后有一约2.5*2.5创面,无渗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性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7-3CT:1、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厚达9mm;右侧额叶挫裂伤;骨窗示右侧颧骨、右侧上颌窦壁、蝶窦壁、额骨(累及额窦)骨折;副鼻窦积血;右侧颅面部头皮血肿并少许皮下积气。2、较低层面示右侧眼眶上壁及内侧壁骨折,眶内积气。
-7-8CT:与-7-3片相比: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较前稍增多,最厚达11mm。右侧额叶挫裂伤,出血已吸收。大脑中线结构向左移位约4mm。骨窗示右侧颧骨、右侧上颌窦壁、右侧眼眶上壁及内侧壁、蝶窦壁、额骨(累及额窦)骨折;鼻窦积血,均与前相仿。
-07-20CT示:与-7-8片相比: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较前吸收,密度减低。右侧额叶挫裂伤已吸收。大脑中线结构向左移位约4mm。骨窗示右侧颧骨、右侧上颌窦壁、右侧眼眶上壁及内侧壁、蝶窦壁、额骨(累及额窦)骨折;鼻窦积血,均与前相仿。
-7-21鼻腔大出血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假性动脉瘤孤立术。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假性动脉瘤孤立术。从右侧颈内动脉近端栓塞破裂血管,然后从椎动脉入路,经过右侧后交通动脉,到达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以上,用弹簧圈闭塞远端。造影见闭塞良好,出血停止。右侧大脑供血通过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供血。供血良好。
-7-21术后复查CT: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术后改变,与-7-19片相比: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较前吸收,范围稍减小。大脑中线结构稍左移位。骨窗示右侧颧骨、右侧上颌窦壁、右侧眼眶上壁及内侧壁、蝶窦壁、额骨(累及额窦)骨折;鼻窦积血,均与前相仿。
诊断
1、鼻腔大出血:颈内动脉瘤破裂出血?2、重型颅脑损伤: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额叶挫裂伤;颅面部多发骨折;3、失血性贫血。
治疗
入院后予气管插管保护呼吸道、鼻腔填塞、药物止血、补液、制酸、输血、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鼻出血逐渐减少,病情逐渐稳定。
随访或出院时情况及诊断
次日凌晨5:00左右,患者再次突发鼻腔大出血,量约~ml,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如心率~次/分,血压80/50mmHg,RBC:1.55*10^12/L,HGB:47g/L,急予止血、补液扩容、输血等处理,同时急送介入室治疗。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右侧颈内动脉远端不显影;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经前交通动脉向右侧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供血;术中紧急使用弹簧圈、毛圈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孤立假性动脉瘤。术后患者出血停止,栓塞前最低血压为50mmHg,栓塞后血压稳定在维持在80-mmHg。次日复查头颅CT未见脑低灌注所致弥漫性脑肿胀、脑梗塞情况。术后继续予脑保护、输血、补液及对症支持后,患者病情逐渐恢复,无遗留失语、肢体乏力等,复查血常规提示:RBC:3.08*10^12/L,HGB:g/L。
出院诊断:1、右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2、重型颅脑损伤: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额叶挫裂伤;颅面部多发骨折;3、失血性贫血。
影像学图片
-7-3CT
-7-21DSA,行假性动脉瘤孤立术
-7-21术后复查CT
-7-24复查CT
白癜风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