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百言middot第期Ent
2020-8-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家中有孩子使用空调要堤防疾病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richangbaojian/27314.html
第期
作者:郑树法
郑树法,副主任医师,供职于福建医院神经外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的诊疗和脑肿瘤的生物治疗。
年研究生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师从福建医院康德智教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年被评为福建医院-医院医联体优秀下派学科主任以及福建医院优秀教师。主持及参与福建省自然基金2项。作为主要合作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福建省重大专项研究1项,参与编写《锁孔神经外科》专著一部,在锁孔治疗脑动脉瘤方面作为参与人获得院级新技术2项。脑内穿刺定位器专利1项。发表SCI20余篇,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Neuroscience及CancerBiomarkers等杂志审稿专家。
学术任职: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脑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委员会执行秘书;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化疗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CBNS师资委员会委员;神经介入资讯「Neuro-Intervention」编委;福建省脑卒中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外科和介入学组秘书。
擅长脑血管病,脑肿瘤,颅脑损伤,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诊疗。精通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瘘、脑梗死、急性颅内外大动脉梗塞或栓塞、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等脑血管病的诊疗。
患者,45岁,因主诉“反复头痛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未发现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后予查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右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双层征。
DSA术中可见瘤体全部显影
测量瘤体
下意识把前次造影结果打开,对比了一下,没想到瘤体增大了,还好瘤体没有破,为病人捏了一把汗。
3D重建结果,可见瘤偏一边,破口应该朝向内侧,这是本次重点填塞的位置。
单纯右椎动脉造影没办法完全确认双侧椎动脉汇合处,但可通过两边3d重建融合找出双侧椎动脉汇合处『貌似可以通过双鞘同时造影确认,但现在的3d这么强大,没必要双鞘了』。
指引管:envoyDA,路图将支架导管ProwlerPlus放到基动脉,支架1:enterprise4.5*37植入支架导管等待释放
Echelon45度的预塑形,在内膜破口处分别用QC圈9*30-3D,hypersoft6*20-3D,发现能有显影,继续用target6*30-3D填塞。
将Enterprise支架半释放,继续用QC6*15-3D,填塞,希望QC圈能将微导管直接顶到瘤体的近心端,但后来事实证明没办法心想事成,只能小心将微导管退至近心端(如下图):
继续用QC6*15-3D,填塞近心端,仍有显影,接着用hypersoft5*20-3D填塞
但仍有少许显影,箭头提示处显影剂有点滞留,全释放enterprise,准备下一步。希望第二步杠杠的!
希望第二枚混搭支架LVIS4.5*30可以起到血流导向作用,接着在路图下释放第二枚传说中的半密网支架,术中由于怕瘤体少许显影处支架释放后仍有显影,特地在此处进行较为致密推LVIS。
LVIS半密网的血流导向效果真的出现了,近心端原来箭头的地方完全没有显影,效果杠杠的!
展示下侧位片:
以前一直听说缩小的DSA容易骗人,故特地局部放大做造影,这下清楚了,担心的地方没有造影剂显影。
远心端有点推密了。
还算Satisfactory!结束本次的战斗,期待患者的6个月的随访结果。
致谢:康德智教授-余良宏教授团队
技术支持:戴琳孙教授、葆哥、远在西藏的李西锋教授,还有我们的DSA团队和麻醉团队
福建医院神经外科简介:
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是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和疼痛学分会、福建省脑卒中质控中心和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及硕士培养点、福建省本专业唯一的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神经外科方向)、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蛇牌学院(中国)——福建医院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颅脑创伤适宜技术应用训练基地、福建省优质护理示范科室、阿斯利康手术基地、美敦力动力系统(美国Medias课程)培训基地,是我省神经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心,在我省神经外科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
构筑了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医生39人,护士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具有硕、博士学位37人,博士生导师4人(包含2位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突出贡献奖1人,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病房3个病区,床位张(含NICU15张)。拥有现代化数字一体化专科手术室和教学系统,具备了开展现代微创神经外科临床诊疗和专科人才培训所需的各类先进设备。在我省率先进行了学科的亚专业建设,包括脑血管病、脑肿瘤、颅脑外伤、神经重症、颅底及脑中线、血管内介入、小儿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功能性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九个亚专业。在诊疗模式上,实现了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及多学科协作(MDT),确保了高水平、高质量的诊疗。
在诊疗技术上,实现了现代化与微创化,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如“锁孔”微创手术、血管内介入、立体定向、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等技术)和相关辅助技术(如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造影、脑电监测、术中超声定位、颅内压监测等技术)已规范地应用于临床诊疗,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疗效;我院神经外科在上世纪末就瞄准微创、精准治疗方向,在显微神经外科基础上,构建了微创手术高新技术体系,包括“锁孔”微创技术、电生理监测、神经结构及功能影像导航、术中超声、术中造影术、神经内镜与血管内治疗技术综合应用于术中,实现对脑疾患的精准治疗。特别是,自年起在国内较早开展“锁孔”微创手术治疗脑动脉瘤高新技术,即在一个2--3cm小骨孔下,完成脑动脉瘤夹闭手术,实现了外科治疗技术的新突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获得了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在除普通脑动脉瘤外,还对复杂、多发(单侧或双侧)及血肿型脑动脉瘤均可实现“锁孔”微创手术。整体达到国内先进、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疾病诊治上,对脑血管病、脑胶质瘤、脑垂体瘤、脑干肿瘤、颅底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脊索瘤等)、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脊髓肿瘤、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等疾病的诊治,已形成显著的专科、专病技术优势。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