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tidCavernousSin

2017-4-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Carotid-CavernousSinusFistula

颈动脉-海绵窦瘘

图1:A—轴位源CTA图像显示右侧海绵窦(星号)扩大强化,箭头示一血管沟通两侧海绵窦;此图像并未见到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相通。B—CTA后冠状位重建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白箭)紧邻海绵窦的局部壁钙化,此处两者无法分辨。黑箭头示垂体轻微移位。C--右侧颈内动脉注药后DSA侧位图像显示动脉期海绵窦造影剂充盈。

图2:冠状位T2WI图像蝶鞍层面显示多发血管流空信号(箭示)与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相延续。

图3:A—轴位CTA图像显示扩大的左侧海绵窦内不同区域的造影剂充盈(箭示),白箭头示左侧眼上静脉造影剂充填。此层面左侧颈内动脉不与海绵窦相通。右侧海绵窦也扩大。B—左侧颈外动脉注药后侧位DSA图像显示海绵窦(箭示)和眼上静脉(箭头示)早期充填。

图4:A--CT轴位平扫眼球上方层面显示右侧眼上静脉扩张(箭示),箭头示左侧正常的眼上静脉,可见右侧突眼。B—眼球中部层面显示眼外肌增粗,视路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提示弥漫性水肿,对侧正常。

颈动脉-海绵窦瘘同侧海绵窦特征性扩大并明显强化,双侧海绵窦扩大也可见。T2WI常可见海绵窦内与颈内动脉相延续的流空血管影。在时间飞跃法MRA图像上可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旁高信号血流影,瘘管的位置要在高分辨力3DMRI才可以见到,CTA更有优势。有时可见垂体腺强化不对称或/和消失。其他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位于眶内:眼上静脉扩张、眼外肌增粗肿胀、突眼和眶内水肿。颅内静脉阻塞伴有弥漫畸形血管和颅内静脉压增高所致的T2高信号也可以见到。颅脑DSA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颈动脉-海绵窦瘘大部分病例是外伤后引起,罕见医源性(如经蝶窦手术和半月神经节消融术)病例。基于瘘管的特点,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类型。直接型CCF是高流量病变,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突眼、血管杂音和结膜充血三联征;病变进展可引起复视(颅神经受压后眼外肌麻痹所致)、头痛、眶后痛、青光眼和视敏感下降。间接型CCF是脑膜动静脉瘘,可以高血流或低血流。20%病人是自发的,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也可以是先天的。间接型CCF可以自发改善或自愈。高流量CCF的治疗包括经静脉或动脉栓塞;低流量CCF多保守治疗,包括病人自己反复用手压迫颈内动脉。

鉴别诊断:

1.痛性眼肌麻痹:无海绵窦内流空信号,T2均匀的低信号改变/眶内无相关病变/激素治疗有效

2.脑膜瘤:T2低信号肿物,无血管流空/可见脑膜尾征

3.SOV/海绵窦血栓形成:可见CT高密度/T1高信号的凝块

4.甲状腺眼病:眼外肌增粗肿胀而无眶外表现/SOV正常

5.眶内炎性假瘤:眶内受累而无眶外表现/无病理性血管流空信号,SOV正常

背景:

直接型CCF就是颈内动脉和海绵窦之间有个破洞,Barrow分类属于类型A。间接型CCF是脑膜动静脉畸形,根据供血动脉分类:类型B是颈内动脉分支供血;类型C是颈外动脉脑膜支供血;类型D最常见由颈内和颈外动脉供血。颈内动脉水平段近侧薄弱易受损伤;除了外伤病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炎性血管疾病所致血管壁薄弱和静脉血栓也是瘘管形成的原因。CCF引起海绵窦内压力增加,导致眼上静脉回流受阻、颅神经病变和青光眼。MRA,尤其是CTA对发现瘘道的位置有用,快速时间分辨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现阶段,DSA仍然是诊断的首选,可以明确重要的发现,如假动脉瘤、窦内静脉曲张和皮层静脉反流。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z/6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